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校园信息系统建成日即死亡之时? 从数字鬼城看教育数字化改革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近几年教育行业的一个关键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这是教育数字化第一次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

不过,教育数字化是一场系统变革,其中涉及技术、制度、观念等层次的变化,更有关教育场景、教育内容、师生关系、学习方式、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革新。目前,教育数字化仍在探索中,AI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也在对教育行业产生影响。

11月22日,腾讯教育在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现场,多位教育领域专家、研究者、从业者对教育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等话题展开讨论。

11月22日,腾讯教育在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现场。

数字化不是简单的技术事件,是一场社会转型

数字化革命正在推动整个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加速度”进入无法预知的智能化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作为内容和形式等都比较稳定的教育领域如何面对新的变化?

北京大学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蒋广学认为,教育行业做的是知识的传播,也是灵魂的触及,数字化转型对行业带来的挑战有哪些,教育技术的利弊如何取舍,是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

蒋广学在发言中谈到,数字化不再是简单的技术事件或者应用过程,而是系统性、全局性、长期性的社会转型,背后有深层的历史逻辑和时代精神。在世界已经发生颠覆性或者突破性变化的时候,教育更要牢记原有的使命,做好知识的传承、文明的传递和价值的传播。

蒋广学认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意味着教学、科研、服务、管理各个领域,要应用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同时通过机制调整、流程变革、业务升级的方式,优化教育的方式、内容和效果,以提升教育的效能。

校园信息系统变“数字鬼城”,教育数字化面临哪些困境?

在现实中,中小学、高校等不同学段的教育数字化面临着各种挑战。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博导余胜泉在发言中以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为例谈到,目前推进智慧校园存在很多结构性问题。比如基础教育阶段,从国家到省、市、地区、区县到学校,一共有六级,每一层级都建一个信息系统,显然不可行。

“很多地方,行政部门的信息系统,建成之日就是死亡之时,成了‘数字鬼城’,垂直统一难以兼顾个性化,个性化又造成浪费、离散化,个性和统一难以调和。”余胜泉直言,不同教育部门信息系统之间垂直和水平的隔离,导致跨部门、跨单位的协作困难,这是典型的结构性问题。

此外,余胜泉认为,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无论是5G、云计算、AI、大数据,任何一个技术都不是中小学校的信息中心能完成的事,管理的复杂性和成本是一般中小学无法承担的。而在网络安全事件频发的当下,一些中小学老师使用的系统几乎相当于“裸奔”,如果被黑客盯上,将不堪一击。

相比中小学,高校在建设网络平台等方面资源更充裕、实力更强,尤其是理工科高校,有着技术方面的天然优势。对于高校的数字化转型,蒋广学认为,不只是教学数字化,还包括其他各个系统,包括配套的制度、观念的转型。尤其需要高校各个群体——老师、学生、领导对数字化转型的理解、认同、适应,并且要和原有的教育模式观念互存共同、因地制宜。

为此,余胜泉建议,未来学校可通过租赁或购买的方式,按需购买企业的个性化服务,服务供应商依赖于网络互联的多级云环境,将基础设施、数据处理、教育资源、教育业务系统、教育工具以服务的方式开放给各界教育单位,同时,企业要承担运营维护、网络安全保障、迭代更新等服务。

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教育和人才培养?

在外界看来,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或将在不久之后带来人类社会的新一轮生产力变革,同时,人工智能也将深刻地影响教育领域。在MEET教育科技创新峰会的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嘉宾也就此展开了讨论。

多位专家谈到,人工智能可以在个性化教育方面发挥作用。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研究员,清华大学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主任张小平认为,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老师将“因材施教”的理念变为现实,一个老师无法对班上所有的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但人工智能可以做到。

余胜泉则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将在越来越多的领域超越人,比如,ChatGPT在知识广度上超越了绝大多数人,而在知识的深度上估计能达到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水平,未来,我们在面对复杂认知任务的时候,会把一部分过程外包给人工智能来处理。在人与人工智能协作的情形种,人的内部知识网络就显得更为重要,内部知识网络越完备、越灵活,跟外部的人工智能就会产生越多的连接。

因此,余胜泉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也要获得思维方法、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创新的能力。今后的学生,要具备跟外部人工智能产生连接的能力,面对人工智能的反馈,要能够理解,并对其赋予意义和价值,这对今后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采写:南都记者宋凌燕发自北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