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院校

众多研究生确诊为“学术蝗虫”, 看完后秒懂, 说的就是我本人了!

文|我是小芝

起称号这件事情在我们生活中可以说是非常普遍了,起称号有时候真的可以起到精准形容的作用,而且有些称号在“内部”使用效果更好,能帮大家快速找到组织。

就比如在学术圈里就有很多称号,这里说的称号和学术上获奖的称号还不太一样,这里说的称号多指的是某一类相同特征的人。

像“学术妲己”指的就是有些靠着美色“上位”获得荣誉的女学者,轻而易举地就会获得很多人努力多年得不到的荣誉,在学术圈其实也见怪不怪了。

而我们今天说的这个词,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现在很多研究生把自己叫“学术蝗虫”,更像是一种自嘲。

那什么是“学术蝗虫”呢?

看完之后秒懂,还有一些研究生看完后表示:这说的不就是我本人吗?

提到蝗虫,大家就能想到蝗虫残害庄稼的事情,蝗虫略过庄稼那是惨不忍睹,庄稼遭殃,而“学术蝗虫”专门瞄准的是小甜品。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模式是完全不一样的,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在培养方面更有针对性,把大学生往高精尖方面培养,一个导师就带几名研究生,精准培养。

研究生也跟着导师见了很多“世面”,比如研究生会跟着导师参加各种高水平的学术论坛或者是学术会议,都是学术界的“大佬”。

导师觉得带学生出去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很多东西,然后画风好像有一些偏差。

一般这种高级别的学术会议或学术论坛,主办方都会提供饮品,还有饭后小甜点等,显得现场气氛好一些,也避免大家在现场光说话太单调了,防止说说话就出现饥饿的感觉。

导师带学生出去“见世面”的初衷是好的,但对于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说,导师之间讨论的学术问题太过于专业了,自己也听不太懂,慢慢也就没有那么多的兴趣听了。

他们反而对会场内的小甜点更感兴趣,研究生所到之处,小甜点简直是寸草不生,那场面可以说是不忍直视,导师们学术交流饿不饿不知道,想必研究生是指定不饿了吧!

这操作看呆主办方,学术大佬们都这么能吃吗!

活活高水平的学术论坛变成了吃自助餐,这回大家不难理解“学术蝗虫”这个词了吧!

用研究生的话来说就是:“我一向以茶歇的标准评判学术会议的标准”,这哪是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更像是小甜点品鉴会。

研究生看到小甜点两眼放光,战斗力强到什么程度,研究生表示要不是自己眼疾手快,导师又不好意思拿,导师连两块都吃不到,在抢吃的这方面还得看研究生。

大概在这种级别的会场中,除了讨论学术的,居然还有另一只队伍讨论小甜点哪个好吃的,如果好吃的小甜点自己没吃到,甚至都会表示遗憾。

导师可能也万万没想到,自己带研究生出去交流研讨学术,居然他们会把重点偏向小甜品,看到自己带的研究生这样,导师的内心应该是:别看我,我不想承认这是我自己带的学生,真是会场上的“显眼包”。

虽然会场上的小甜点真的很好吃,但大家也要清楚地知道导师带我们过来的真正意义,是让大家从中学习到知识,去提升自己,这种机会可不是常有的,大家要好好珍惜,珍惜导师给自己的机会。

如果把注意力都放在小甜点上,不仅让导师觉得大学生很稚嫩,不关心学术,不是自己应该着重培养的对象,还会浪费培养机会。

希望大家能好好跟导师学习,把重点放在学术研究上,一定要在心态上做出改变,要有研究生的样子。

小芝寄语

如果在大家读研的期间里,导师愿意带大学生去做一做项目,给大学生锻炼自我的机会。

或者是带大学生去参加学术会议,说明在导师心中这样的学生还是有培养价值的,大家也不要辜负导师的信任。

读研期间遇到一位好的导师真的太重要了,给大家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是会把温暖传递给我们,对学生的一生都有重要的影响。

能理解现在的很多学生考研是为了就业,毕竟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有些大,但如果大家对学术一点都不感兴趣的话,读研哪怕是顺利毕业都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都长点心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