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时风
大学开放,人心所向。本不该成为话题的话题,却在现实中屡屡变成社会热议的焦点。
近日,郑州大学推出访客自助登记系统,社会公众通过扫码,就可以方便出入校园。这一消息迅速登上全国热搜,原因上来说,一方面是群众在为郑大开放的胸襟点赞,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人们对其它高校在开放校园问题上依然“犹抱琵琶”的不满。
疫情发生后,高校普遍实行封闭管理。这样做,减少校园开放可能带来的一些风险,很有必要。如今,时移世易,很多高校却依然墨守成规,拖延开放,或实施所谓的半开放政策,饱受社会诟病。
今年十一期间,就有人吐槽,带孩子到北京旅游,本想去几所著名高校参观,让孩子感受下大学校园文化,不料却吃了“闭门羹”。
有媒体梳理了北京、广东、山东等地多所高校的进出校政策,发现目前大部分高校主要面向校友、在校生亲友开放,其他社会人员无入校途径。
(图源:郑州大学官方网站)今年夏天,清北等名校在暑期开放校园参观。但是,由于预约参观的机会“僧多粥少”,很多想要进入校园的游客仍然预约不上,给“黄牛”以可乘之机,也给社会留下了不好的观感。
我国高校多为公立大学,由国家财政兜底,所有纳税人均为大学建设承担了一份力量。可以说,大学是每个人的大学,是全社会的大学。开放、共享是大学的基本属性。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向公众开放图书馆、体育场、绿地等区域,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利用公共资源;另一方面,高校师生也可以在开放过程中更好地融入社会。
(图源:郑州大学官方网站)
每次讨论开放与否,就有人担心开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危害校园安全、影响教学秩序等。但要搞清楚,这不是开放所致,而是要看管理水平到不到位。在公众生活已经恢复常态的当下,若仍东推西阻,对校园进行封闭或半封闭管理,未免有“懒政”之嫌。
文章最后,附一首打油诗作为结尾:
封闭校园被诟病,
推三阻四是懒政。
广开大门展胸襟,
迎纳包容自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