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老师,很可能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在一些集体备课的场所,备课组组长让老师们针对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畅所欲言的时候,一些奇葩的言论简直能把人笑喷——
“李老师(其实授课老师是张老师)在上《xxx》的时候特别重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顺势将学生的思想引向纵深,通过不断地互动、讨论和思考,学生更容易明白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授课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和蔼可亲,教态自然,学生在课堂上读得朗朗上口,能带着表情读课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也非常到位。”
......
第一个老师在参与集体备课发言的时候,为何会“张冠李戴”?很简单,他们的内容都是在搜索引擎上查找的,然后一字不漏地照着网上的资料不停地念动着,仿佛这些内容如同紧箍咒一般,念错了就失灵了似的。
第二个老师捣鼓出来的“红团句”倒是可以运用于任何一节课的评课环节,这样的点评就如同万金油一般的存在。但问题是:集体备课发言稿和评课稿相比,到底有什么区别?作为从教21年的初级教师,我有以下一些话要说。
我们必须知道,集体备课指的是某一节课还没上的时候,然后同年级的一群老师集中在一起共同设计教学思路,为授课老师出谋划策:琢磨教学亮点,酝酿教学妙招,预设学生可能会在课堂上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生成。
所以,集体备课的内容,必须是站在发言老师的角度思考这一节课应该怎么上,而不是以“穿越者”的身份点评授课老师还没开始展示的鲜活课堂。课都还没上,授课老师在教学中是不是和蔼可亲的,你哪只眼睛看到了?课都还没听,授课老师在教学中是不是教态自然,是在你掐指一算之后得出来的结果吗?公开课在今天后才开始上,授课老师是如何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你是通过预知未来的方式知晓“天机”吗?
人家让你提出授课的建议,你却在为人家预测未来,并点评授课老师在几天之后是如何英明地上课,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相对于集体备课,评课就显得更简单一些。如果集体备课的发言内容属于“事前诸葛亮”的发言稿,那么评课就属于“事后诸葛亮”的发言内容:评课稿的内容,说白了就是听课老师在听了某一节课之后,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落实情况、教学重难点突破情况、教学亮点展示情况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点评。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管授课老师在教学中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能够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学习新知并学有所获,那么听课老师在评课的时候都应该给予正面点评。
当然,评课要有针对性,你觉得某一个老师教学水平高,授课效果好,到底好在哪里?是教学基本功扎实?还是衔接语能做到无缝对接?或者是教学模式独具特色?再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神来之笔”,你都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赞赏。
当然,在评课的时候,作为评课老师的我们如果有自己不一样的想法或者建议,我们可以尽量用比较委婉的方式进行善意的提醒。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但“良药”裹着委婉的“糖衣”,才会让患者更容易接受;“忠言”尽可能顺耳一些,在很多时候会显得更有说服力。
对于集体备课和评课,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同行的朋友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