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20年前乡村小学生的“减负”—作业当堂完成, 放学后帮家长劳动

今天上午第二节是周广民老师的公开课,我和颜丙峰老师特意早些去教室听课。可是,当我们走进四年级二班教室时,看到颜廷银校长、颜秀云老师、王芳老师等许多老师早已在教室后面坐着呢……

刹那间,我恍惚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张河桥中心小学工作的场景。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2002年夏天。照片上至左至右为:胡波、 尹训谦、周广民、颜廷银、颜秀云、赵军、栗秀莲 、尹程程(幼) 王芳。

我们这些人,工作上是同事,相互帮助,生活上是兄妹,相互照顾,手足情长,快乐地工作,幸福地生活……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们这些人不得不分开,分别到接山镇中心小学、鄣城小学、夏谢小学、遂城小学等学校工作。

可谁能想到,照片上的其中五人,在不不长不短的21年后重新又相聚于接山镇中心小学呢?

这学期,颜校长在会上要求老师们要借二十大东风,打起精神,凝心聚力,迈向崭教育新时代,打造高质量教育,让接山的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

“上课,同学们好!”周老师响亮的上课声将我的思绪拉回到课堂。广民的声音依然像当年那样洪亮,“打起了精神”的课堂比当年更富有激情。教师讲,学生动,课堂上激情澎湃,师生智慧碰撞,创新火花不断闪现……

上课学生满足的笑脸,听课教师赞许的笑容,足以证明周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

这是一节落实“双减”政策的课。从教学环节和效果来看,学生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了——很多作业在课堂上已经完成,回家之后需要完成的作业都是一些阅读类、开放式的。这尤其是我应该好好借鉴学习的地方。

记得二十年年前,当年颜校长教三年级语文,广民老师教五年级语文,王芳老师教四年级数学,秀云老师教五年级数学,我教四年级语文,那时没有“双减”之说,但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 ,家长都忙于农活,孩子回家后没有家长辅导不说,还要帮家长干些农活,因此,我们“约定”,作业尽量在课堂上完成,课下作业,尽可能地少布置,甚至不布置。

那时的校园也是欢乐的。下课后学生像潮水一样地涌出教室,有的跳绳,有的跳皮筋,有的练单杠和双杠,最有意思的是玩“斗鸡”和“看谁站得稳”。笑哇,唱呀,蹦啊……过了十分钟,电铃一响,他们立刻不玩了,精神饱满地排好队,回到教室去上课。

“三件”体育活动(跳绳、踢毽、丢沙包)也搞得有声有色。学校召全体学生“下课教室空”,课间操跑完步后,人手一绳、一毽、一沙袋,每人都参加一项体育锻炼。为响应这个号召,校长亲自下场,带领老师们与孩子们玩耍在一起,记得最多的活动是踢足球。

课间活动是自由的、快乐的。利用课余时间男同学甚至还能成群结队地到操场上来一场足球厮杀,每到上课时总能顶着一身的汗臭味进教室。虽然这可能会被科任老师说两句;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听课,甚至可能还会被“赶到”教室后面去,但老师并不会过多地干涉他们的行为。

时间从2002年的夏到了2023年的冬。空间位置由张河桥到了接山,低矮的瓦房变成了高耸的楼房,简陋的黑板变成了智能化的一体机……转眼间,我们这些人也都过了“不惑”之年,教龄也都二十多年了。

变的是外在,不变的是内心。人们常说职业倦怠期如何如何,但是我从我们几人身上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懈怠,能看到的是不停奔波的步伐,不服输的干劲,无论是过了“天命”之年的校长、王老师,还是正在“奔五”路上的广民和我等,一个个仍是初心不改、勇于担当,不知疲倦,一看到孩子就兴奋,一说上课就精神……

秀云老师的公开课也快讲了,我得去听、去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