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县乡的孩子们》——不应该被刻意忽略的地方的希望

眼下县城和乡镇的孩子们好像在教育方面已经被迫陷入了一个个无奈的怪圈,或者一些看不见的格子或网络中。原来那种凭借着优异的成绩就能改变自己一眼就看到头的命运的机遇,似乎已经开始渐渐地脱离了他们能触碰到的距离。甚至还要被半认真半戏谑地称为“小镇做题家”,被质疑自己在学习方面外的各种能力全都差一截。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县城和乡镇的孩子们确实因为当地有限的物质文明,和无法提供出更大舞台导致人才流失,没能在年纪尚小的时候就早早地进行一些搭载在物质文明方面的艺术或文化训练;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身边缺少能将他们引向更高层面的精神文明,这些县城和乡镇的孩子才愈加地向往大城市的物质文明。这也就很容易导致县城和乡镇的孩子们在接触了网络之后,更加难以面对自己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落差。以至于他们只要有一点机会能够留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更丰富的地方,就不会想要再回到家乡。这也就导致县城和乡镇更加缺少教育工作者和适龄的儿童。

而那些努力想要在大城市停留的更长时间的人,则在教育资源上卷生卷死。最终,回到县城和乡镇这样的基层地区,行政的力量也将因此进一步介入到教育系统的改革中。本书指出,其中的原因,包括不想在自己任职的地域、自己任职的期间,让乡村学校被撤并,以免给群众留下“干部能力不足”印象的隐性心理;包括不想让人才流失,但是又应该正确看待年轻教师上进流动,主动改革,公平推荐,在流失的过程中也能吸收到新鲜血液,以免直接消磨点年轻教师全部的工作热情、堵死他们的成才道路,导致年轻教师直接“破罐子破摔地躺平”。然而行政机构的考量方式,一旦进入到教育体系这种更加注重对个人素质和个人智慧的双重塑造的微妙体系里,更加容易使得向上通道和抢占更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和通道,陷入到唯分数论等刻意量化一切的怪圈里。教师们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学生的方法因此束手束脚,并被占用了大量时间。近日,郑州小学23岁女教师留下遗书自杀,直言她只想做好教书育的本职工作,却没想到,自从进入教育行业以后,每天却要面对很多压力,大会小会、各种APP账号推广注册的要求、对各种情况进行摸底排查还要填表格,既要教书,又要应付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及领导的检查,周日也需要上班……因此,仅仅工作三个月后,她就不堪忍受巨大的工作压力离开人世。

本书触及层面深刻,问题指向明确,令人读来颇受震动。本来,满怀热情的想要做好当下和专项工作的人,正是那些不应该被刻意忽略的地方,仍然怀抱希望的仅存火种,希望社会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能给这样的希望以更多成长和沉潜的时间,让他们所在的地方,能有更多机会跟着社会发展的趋势变成更宁静温暖的样子,而不是被急迫地卷进一股潮流后,淘洗出被潮流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后,让县乡里的希望只能等待下一个春天的到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