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全国或将有187万过剩老师, 语数老师居多

《报告》显示,2023年,已有多地教育部门要求控制高校教育类专业新增布点。另有北师大研究团队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

《报告》分析认为,高校师资培养体系需进行相应调整。现行师资供给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缺编,语数等大课类老师相对容易过剩,而艺术、体育、科学等小课类老师更为短缺。

2023年教师资源相关数据还没有出,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22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2年全国专任教师数量达到了1880.36万人,较2021年增加了36万人。这个庞大的教师队伍为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以及2.93亿在校学生提供教育资源。

对于很多毕业生来说,想要考一个教师资格编制似乎正变得越来越难。一些热门高校的老师编制,其竞争压力丝毫不亚于考公。当然,老师数量过剩不是孤立现象,它涉及到教育制度、政策、人口结构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以人口为例,老师服务的主要群体就是适龄学生,倘若学生数量大规模减少,那么老师也就意味着无用武之地了。有学者预计,到2030年我们将会减少700多万人口,而实际的速度有可能更快。要知道,我们的人口增长率从2012年的7.43%到2022年的-0.60‰,只用了10年的时间。

此外,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城乡差异等原因,教育资源分配可能存在不均衡现象。在一些富裕地区,由于过度提供教育资源,可能导致老师数量过剩。而在一些偏远地区,教师岗位则是无人问津,而这一部分领域恰恰是最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

那么,如何消化掉这么多老师呢?丰富“学生年龄结构”也是一个好方法,通过创造多样化的教育机会和方式,可以更好地利用老师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满足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比如增加老年大学的比例,预计到2035年,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将达到80岁,成为世界上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如果能够把过剩的教育资源转向中老年群体,也是一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好方法。

老师数量过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政府、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来解决。可以通过结构性地调整教师岗位、发展个性化、小班化教学等方式,来满足不同领域的教师需求,进而实现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合理调整教育政策,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同时,教育改革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与时俱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