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学界万象|郁建兴、黄飚: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效路径

北京日报|作者郁建兴黄飚

当前,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已经上升为一种国家战略。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其中,社会科学范式重构是建构中国自主学科体系的核心任务,概念、理论和方法创新是建构中国自主学术体系的主要内容,确立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的叙事逻辑和叙事方式是建构中国自主话语体系的关键工作。教材体系和人才体系,则为上述工作提供了重要基础性支撑。

数字时代为确立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提供了机会窗口

范式是科学共同体共同接受的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观,也是学科体系构建的基础。当前,中国正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成为数字技术革命的全球最大试验场,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要的先发优势。蓬勃兴起的数字技术革命带来中国经济社会的重大发展,也影响着社会科学的研究范式,这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摆脱西方中心主义,实现独立性与自主性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机会窗口。换句话说,全面拥抱数字时代以重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是建构中国自主的学科体系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说,就是积极在传统社会科学研究中吸纳数据科学、计算机科学等新兴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践领域的需求引领重组学科组成结构和学科互动模式,通过方法层面的数字赋能促进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超越工业时代的学科体系,探寻数字时代的新学科生长点,进而在新领域、新议题、新场域中探索数字时代社会科学的新世界观、本体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建构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的数字时代学科结构、组织形态、类型学认知。这种新范式对于进入数字时代的学科体系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或将推动数字时代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总体变革。

将中国发展与治理实践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伦理原则等有效概念化、理论化

概念、理论和方法是学术体系的基本组成单位。建构中国自主的学术体系,应在根植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基础上,将中国发展与治理实践中蕴含的价值理念、伦理原则、科学判断、机制方法、工具手段等进行有效概念化、理论化,形成对中国发展与治理的完整性、体系性解释。在此基础上,通过有组织科研有效组织研究者瞄准紧迫议题开展科研攻关,探索新领域、新工具、新问题,并在重要议题上实现理论引领。这是中国自主学术体系确立的概念、理论与方法基础,也是中国自主学术体系体现自主性的关键所在。进一步地,中国自主学术体系构建还需要在更广意义的概念、理论与方法上实现跨越式创新,以更好地确立差异于基于西方历史经验社会科学学术体系的自主性。例如,通过打造跨学科范式碰撞平台,推动差异性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快速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组织性和吸引力。与此同时,积极鼓励理论研究者诘问基于西方历史经验形成的既定概念体系、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培育理论研究者自主开展概念、理论与方法创新的学术自觉,在充分实现中国发展与治理实践理论化与概念化的基础上,创新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国家属性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论。

面向人类、面向未来,优化中国叙事,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包含于人类知识体系之中,并非“孤芳自赏”的自说自话。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实践的本土话语需要在不同思想的交锋碰撞中建构自主性。在新范式、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基础上,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还需要与之匹配的话语体系以承载新叙事,以真正让新知识成为学术体系中得以认可的内容。相应地,有序对话阵地的建构也是确立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实践的社会科学自主性之前提。当前,有关中国发展与治理的话语面临主体性和原创性缺乏问题。中国自主话语体系建构需要重点从两方面努力。其一,面向全人类,优化中国叙事的表达,用他人听得懂、听得进、能思考、会记住的方式,叙述中国发展与治理的实践,以及与之相关的中国知识。一方面,通过推动中文期刊国际化,更好推动基于本国语言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创新;另一方面,着力增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出版能力、主导跨区域学术共同体建设,建立完善面向世界的理论阵地和学术阵地,同时,以平等包容的姿态,吸纳借鉴基于他国经验的社会科学知识创新,探讨其中国适用性,及其与中国自主知识的充分关联。其二,面向未来,结合数字时代的新发展,充分认识到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引领数字时代现代化新进路中的公共角色,积极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倡议和理论叙事,在叙述和引领中确立中国自主的话语体系。

依托中国案例、中国数据,完善教材体系

推动自主教材建设是实现学科自主、学术自主、话语自主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承载诸多社会科学知识的流行教材均基于西方案例与西方叙事。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应该参照有组织科研的方式,体系化地推动教材建设,特别是以基于中国发展与治理的广泛实践和典型案例为素材来源,切实实现自主素材支撑的自主教材。由清华大学景跃进教授等主编的《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是中国自主教材的一个典型案例。该教材首章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体制”,充分突出党的领导这一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核心特征。具体来说,完善中国自主的教材体系建设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做好案例库、知识手册和数据库建设,通过挖掘中国发展与治理中的重大事件、典型案例,形成具有理论性、启发性的案例库和知识手册,通过搜集整理中国发展与治理的各类数据,创建相关数据库,鼓励科研组织创设案例库、数据库品牌,在品牌竞争中挖掘更多的区域、地方性知识和数据,提升案例和数据质量,汇编各类案例集作为课程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基础性素材,为中国自主教材体系建设提供优质、丰富的资源。例如,新编高等学校公共管理专业精品教材《社会组织管理》大量使用了中国社会组织管理的案例。另一方面,推动中国自主教材的数字化、虚拟化、多媒体化,适应并引领数字时代的教材建设创新。充分借力新兴技术,通过虚拟现实、多智能体仿真、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工具,实现教材展现形态多元化,同时,鼓励竞争与创新,通过教材内容与教材形态革新,助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基于适应与引领的双重需要,建立完善全生命周期育人育才体系

人才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基础要素。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以适应时代与引领时代的双重标准,着力推动全生命周期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以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将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知识链相衔接,探索多元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通过重新配置存量人才资源、循环开发与培育新的人才资源,优化知识创新的人才结构和布局,推动面向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人才体系适应性转型。在横向上重点发掘并集聚具有跨越学科边界的范式想象力、概念理论创造力、话语叙事和建构能力的高峰人才,通过促成各类人才及其团队的深度合作与交互,提升中国自主的知识创造,同时,在此过程中,推进学科、学术与话语建构的一致性、体系性;在纵向上着力优化人才培养链,通过一流专业和学科建设,激发本科生对中国自主知识创造的基础性动力,鼓励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加强以自主教材体系为依托的职业教育等,完善各阶段、各层次人才供给体系,为面向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有组织科研,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

(作者分别为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秘书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