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备受关注的热播电视剧《鸣龙少年》收官。主演张若昀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番心得,将这一刊播就爆火的剧集又推上了热搜榜。
“从预告到播出到结束,无论是正向评论还是负面评论,关于‘写实’或‘悬浮’的争论是我们这部剧脱不开的标签。”“11班考上青北的那个,仅有十万分之九的可能性,我们可以试试,鸣龙少年想要传递的温暖本身。”诚如张若昀所言,“写实”和“悬浮”是关于《鸣龙少年》的最大争议,而作为一部以高考为主题的青春励志剧,在这个寒冷的冬日,“少年们”的故事的确给了我们莫大的温暖,以励志“点燃”观众关于青春、关于奋斗的激情。
《鸣龙少年》讲述了金牌教师雷鸣与心理教师桑夏在两校合并的背景下,共同创立“鸣龙11班”,帮助五个来自不同家庭的“问题学生”创造高考奇迹,实现人生翻盘的故事。全剧制作精良,演员表演精湛,展示出的那种勇敢追梦、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让该剧在开播后立刻收获广泛的关注度,热度持续上升。
“差生逆袭”这一爽剧模式之下,《鸣龙少年》最先吸引人的是角色之设定。作为当仁不让的男主角,教师雷鸣的出场,和我们通常印象中的名师形象很不一样。他既不“高大”也不“完美”,反而有些“不靠谱”。年纪轻轻满头白发,之前因故退出教师行业后,从事过广告、手游、新媒体、智能家电、共享办公等行业,干一行几乎就失败一行。雷鸣的父亲虽然也是一名教师,但和雷鸣的关系极差。这个看似玩世不恭的年轻人,内心似乎隐藏着许多隐秘的创伤与痛苦。
而雷鸣精心挑选的学生们,更是五个各有问题的“差生”。李燃幼时父亲去世,母亲离家,与奶奶相依为命,日子清贫,居无定所。但他其实相当聪慧,物理成绩考过学校单科第一,靠着帮人修手机就赚了不少外快。李燃之所以没有将心思花在学习上,既是不想因读书增加奶奶负担,也因为坎坷的成长经历让他失去改变人生的信念。在进入雷鸣的班级之前,他认为的是:“最重要的考试不是高考,而在出生的时候就已经结束了。”
女生程雨杉的原生家庭也一言难尽。幼时她的母亲改嫁后,又与继父生了一个弟弟,家人的重心都在弟弟身上,“重男轻女”的成长环境让程雨杉始终被忽略。雨杉的卧室就在家中的麻将馆里,总是被打扰的她不得不在门口贴了一张“不是厕所”的纸条。更惊悚的是,程雨杉意外发现继父在她的卧室里安装了摄像头,偷窥她的一举一动……
边晓晓寄养在姑妈家,长期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形成“讨好型人格”,无论在家中还是学校,她都想要通过一味地讨好来换取别人的认可,一步步丧失自我;江晴朗有着优渥的家庭环境,毕业于名校的父母总因教育理念等分歧争吵不断,晴朗喜欢的是音乐,却从不敢表达,因为母亲给他设定的人生路径是考上青北医科成为医生,成绩下滑时他宁愿选择抄袭和他人替考,也不愿意和父母说出实情。
老实巴交的禹洋从小因口吃而自卑,但更可怕的是母亲想要对他每时每刻关注和掌控。母亲在转班时替他自我介绍,在打饭时替他插队,在自己的员工宿舍给他换衣服、擦身体。剧中禹洋在妈妈宿舍一边光着身子穿一条短裤背单词,忍受妈妈给他擦背,一边接受和妈妈同住的食堂阿姨们目光洗礼那一幕,简直看得让人窒息。
剧中对这些“差生”群像的刻画,可谓十分细致。有时候节奏之慢都惹得追更的观众不耐烦了,催着“快点讲学习啊”。实际上,创作者们在追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群孩子成为“问题学生”时,想要抵达的是这背后更深的社会层面——教育从来都不只是孩子学习的问题,而是与家庭、与整个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孩子的个人问题,更是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折射与缩影。
而因五个“差生”带出来的那些问题,恰恰又是当下社会生活中某些真实面貌的反应。当经过艺术处理和加工的剧情,将压抑的亲子关系、讨好型人格、校园霸凌、控制型父母、重男轻女等问题以鲜活的画面直接呈现给观众时,是令人震撼的,甚至是让人不忍直视的。可贵的是,《鸣龙少年》没有回避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而是以理想主义的热情,凭借青春的美好与未来的无限可能,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在剧中,五个“问题少年”终于找回学习热情,考上曾经遥不可及的名校,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角色们不畏困难、为理想而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是整部剧最大的燃点。
《鸣龙少年》并不是一部青春梦幻剧,而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据报道,在《鸣龙少年》开拍前,团队历时近一年,与300多名师生和其背后的家庭进行了访谈,以及在10余所学校走访创作。编剧团队去上了高三的课,了解学生的学习、学校的当地情况,对家长老师等大量人物进行采访,剧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人物设定等都来源于采风和田野调查的素材。创作者们想要探讨的是,“当命运的不公落在一个孩子人生的起点上,他依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未来的公平”。而且,在创作团队采风时去到的几乎所有中学中,心理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职务。他们发现有的中学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视,甚至整个一层楼全部是心理活动教室,里面有学生的秘密树洞,每学期排心理剧,对学生进行冥想等疏导。剧中另一个重要角色——心理老师桑夏的塑造就来源于此。
不过,即便如此,《鸣龙少年》播出之后,也引发了“悬浮”的争议,即某些剧情和真实现状相去甚远。最大的争议就是“差生”经过一年的努力,就能实现高考的华丽逆袭。虽然剧中设定的几个“差生”,并非真正意义上学习能力很差、不爱学习的学生,如李燃是物理天才,雨杉很有数学天赋。但依然很难说服观众,凭着高三努力一年,就可以考上顶尖名校“青北”,这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就是围绕高考的学习,都是非常紧张的复习和题海战术,不可能像剧中那样通过唱K背单词、用飞花令背知识点、打太极学地理知识,就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还有剧集后期偏离了励志主题,开始走感情线,也让许多观众表示不解。
诚如有评价而言:“以高考为背景的教育剧,最难也最为关键的部分,是将‘学习’落地化。因为绝大多数观众都经历过高考的过程,没有谁比他们更为熟悉学习的过程,也没有谁比他们更能切身体会教育资源的差距对于学习的影响。剧作的任何‘取巧’都会轻易让观众发现破绽的存在。”
现实感的稍微缺失,让《鸣龙少年》的“燃”打了折扣。但就像雷鸣扮演者张若昀在收官感言中所写,“我们可以试试,鸣龙少年想要传递的温暖本身”。我们暂且将“悬浮”的争议搁置一边,客观而言,作为一部现实题材的剧作,《鸣龙少年》讲述的这个“差生逆袭”的理想主义的故事,雷鸣这个不折不扣的理想主义者创造高考奇迹的故事,还是十分打动和激励人心的。这样的主题设定和剧情推进,能够引发观众的强烈共鸣,点燃大家心中的那团激情之火。而全剧以高三学生的高考为主题切入点,关注教育和成长的现实问题,对当下社会焦点问题不回避不掩盖,甚至直面碰撞,展示了反映深层次问题的雄心,更展示了文艺作品对当下的关注与责任担当。这些,都是《鸣龙少年》在争议之外,值得我们深深回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