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国家卫健委《7岁-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评价》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在这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新标准中,学龄孩子的体力活动水平推荐量,不仅包括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还给出了“视屏时间”,即:除教育部门安排的线下课堂教学和线上视频教学时间外,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其他用途的视屏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体力活动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密切相关。在我国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水平亟待改善的背景下,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从2016年开始,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牵头,在全国范围内选取26个省市自治区的137所重点实验室基地学校分别进行了体质健康测试、体力活动问卷调查和加速度计的测量,收集体测和问卷调查数据103213人,加速度计的数据2310人。最终形成了我国7岁至18岁儿童青少年体力活动强度对照表、体力活动调查问卷以及体力活动推荐项目、强度和时间等一系列体力活动评价工具和推荐建议。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在这份国家行业标准的“体力活动水平推荐量”中,首先是“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推荐儿童青少年平均每天累计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宜不少于70分钟,其中每天至少进行1次持续10分钟或以上的中高强度体力活动。而“体力活动形式”方面,推荐儿童青少年日常体力活动以有氧运动为基础,同时每周宜进行不少于3次的增强肌肉力量和促进骨骼健康的抗阻运动。
作为教育部首届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东师大体健学院院长季浏牵头主持标准制定,他认为,“这对于促进我国儿童青少年健康水平的提高,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同时,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中小学卫生健康促进中心、烟台大学、太原工业学院、西藏民族大学也参与了标准研制工作。
当天,另一项重要成果——教育部“全国学校健康教育视频课程”也在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研讨会上正式发布。全国高校健康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在教育部体卫艺司支持和指导下,经过近两年努力,推出了这一大中小学健康教育一体化的视频课程,成为我国第一套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全学段的健康教育视频课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课程由华东师范大学总体设计,全国高校和中小学200余名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共同打造,山东教育电视台负责拍摄和制作。其目的在于解决当前大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不足、课时不够、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现实问题,帮助因各种原因不能开展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学校,可以通过视频课程完成相应学段的健康教育教学。
“每个学段水平均涵盖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5个领域的内容。”季浏教授介绍,全套视频课程总计80课时,其中,义务教育1-9年级54课时,高中10-12年级18课时,大学8课时。此外,每节视频课均严格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选取和组织课程内容,在标题语言、内容深度、呈现方式等方面也充分考虑不同学段水平学生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
教育部体卫艺司体育与卫生教育处有关负责人樊泽民表示,新冠疫情过后,学校健康教育应该回到常态化的运行轨道,健康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值得共同商讨。他特别强调,教育部在2023年全面实施全国健康学校建设计划,把健康学校建设作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作为推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作为系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