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美育建设人航给出自己的答案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简称“人航”)一直秉持的“让学生像艺术家一样创作,让教师像教育家一样研究,让学校像美术馆一样浸润”的理念与这一政策的出台不谋而合。近年来,人航美育工作成效显著,美术课程荣获2022-2023学年度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音乐、舞蹈、德育等多个方面也数次斩获殊荣。与此同时,人航学生也在期间提升了审美素养、陶冶了情操、温润了心灵、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

■改变供给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学校美育在国民审美素养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工作,陆续出台相关文件。这不仅对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当前学校美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探索学校美育新的目标定位和内容途径,健全学校美育课程体系,真正发挥美育促进学生发展作用,更成为一线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实践的重要主题。

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是深化美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艺术被普遍认为是美的集中表现,艺术教育也是学校开展美育工作最主要的内容和最基本的途径。基于上述认识,人航构建了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学科美育体系。学校的学科美育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影视等多门课程。

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张昱介绍说,美术课程在探索与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我手绘我心,创艺润成长”的理念,并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根据学校特色、学生发展规律建构了小初高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美术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注重以美育德,树立高尚人格;以美启智,激发创新思维;以美润心,提升审美境界。”

美术课程只是学校艺术类课程的一个代表,据悉,艺术类课程中的音乐、舞蹈等其他课程也采用了小初高一体化课程体系方式进行建构。

在舞蹈教研组组长吕慧敏看来,学校采用的小初高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之前的学习方式各个学段相对独立,各学段之间因为缺乏衔接,让每个学段的学生学习呈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小初高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可以让学生学习更有连贯性和层次性。”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将学校美育工作落实得更好更实,学校在组织架构、评价方式、师资管理等方面也进行了设计、调整,全面配合学校供给侧改革落实到位。人航的老师除了在学段方面进行了纵向打通,在学科方面还实现了横向打通。

对此,学校音乐教研组组长翁丽表示:“学段之间的纵向打通,让老师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情况,掌握学生成长动态。我们可以更清晰地把握学生从哪里来,目前的情况以及今后将到哪里去,这样做可以让老师在教研方面更具大局观,在教学方面可更好地因材施教。至于学科之间的横向打通,则可以让各学科的老师彼此了解教学进度,形成有效的沟通与融合。”

对于学校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翁丽认为,这种方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全面地考查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首先,多元的评价方式能够实现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其次,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能力。最后,生生互评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接受他人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作为艺术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并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进行价值观的引领,塑造人格魅力,涵养美育情怀。为此,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严把选师关,既要围绕课程建构需要匹配合适的专业,又要考察教师热爱教育、聪明、人品好的个人素养。另一方面,育师有规划,通过教师发展的“三航”工程,全面提升教师个人艺术素养与育人能力,夯实学校美育教育的师资保障。

除了在艺术类学科、艺术类教师方面着手,人航还在跨学科融合、各学科教育中渗透美育,挖掘和运用不同学科所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如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中的语言美、礼乐美,数学、物理等自然学科中的科学美、秩序美,品德、体育学科中的心灵美、健康美等。

在张昱看来,美育在各学科的渗透以及跨学科的融合,不仅可以充分挖掘其他学科课程的审美元素,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的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渗透在各学科之中的要求落实到位,这样做也有利于学校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把美育融入校园生活全方位,更有利于提升学生人文艺术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整体发展,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

■渗透各处让美育之花遍布校园

人航在学校美育建设的实践中还认识到,要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仅靠学科美育还不够,更需着力构建学校美育共同体。为此,学校在美育体系构建中,除了学科美育,还在活动美育、环境美育等方面也加强了建设。

“以学校《吟诵经典舞动诗韵》活动为例,该活动就将语文、美术、音乐、舞蹈以及其他学科进行了充分融合。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学科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吕慧敏介绍说,除此以外,学校还组织了很多主题活动,充分发挥艺术类学科优势,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在活动中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如此,活动美育方面,学校还将艺术展演、对外交流等方面作为学校活动美育的实施途径。

环境美育方面,学校则将精神文化、视觉文化作为有力抓手。以航天特色文化建设为例,学校将航天精神融入办学全要素、全过程。一方面,从教学楼的整体设计、火箭地标,到教学楼内随处可见的各种航天主题作品展示,视觉文化包裹着孩子日常生活的点滴。另一方面,丰富的航天特色活动更是让学生深切感知着航天精神,激发着同学们的逐梦旅程。

■面向未来美育建设永远在路上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的日益革新,促进了网络生态、智能生活以及学校教育的深刻变革。2023年12月,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中也对学校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提升美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可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以数字化推进中小学美育教学,既是推进教育数字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吕慧敏表示,新技术的应用对一线教师备课、评价以及学生学习等方面都提供了便利条件,新技术的应用对学校扩展美育空间也提供了技术支持。

“无论从检索信息的便利性,还是到营造育人情境方面,这些新技术都为一线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新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也对教与学的关系重新塑造提出了思考。”同时,张昱还提出,新技术固然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艺术类教师应更多地做好学生艺术启蒙工作,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更重要的是以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将艺术教育的着力点放在发挥育人价值上,用美育改造并升华艺术教育,而非简单授以绘画、演唱、跳舞的技巧。“面向未来,人航的美育工作永远在路上。”

人航是海淀北部地区的一所新建校。走进人航,一支支画笔绘出的美好童年,一首首乐曲奏出的心中旋律,一件件泥塑亮出的万千姿态……学校的走廊里、舞台上,自信的笑脸、生动的作品,都在讲述着学校美育的故事。

如今,理念的引领,团队的激励,加上每一个人航人从未停歇的脚步和始终不变的追求,让人航美育工作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对于学校美育今后的发展,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校长周建华表示,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美育是五育的“最大公约数”,因此,学校美育工作应当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益美、以美促劳。下一步,我们将努力构建以美融通“五育”的一体化育人体系,注重在育人目标、课程、评价、文化等方面的融通,以“美在管理全程、美在课程实践、美在文化浸润、美在生活体悟”为抓手,深化上述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奠基美好人生。文/顾昕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