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去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连续3年下降,增长率更是连跌11年,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原因。
美国的限制
早在2018年,美国就开始限制中国留学生的签证,尤其像是电气工程、材料科学等等敏感专业大概率会直接拒签,他们先后还把18所中国大学拉入黑名单,这些学校的学生自然也没有办法去美国留学了。
用美国议员汤姆科顿的话来说,“让中国学生来学学莎士比亚就可以了,高科技什么的还是别让他们学了”,这就是典型的怕教会学生饿死师傅。
这其实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我们实在是太猛了,我们在太多领域后发先至。根据哈佛大学的报告,中国在人工智能、5G、量子计算等等高科技领域,已经实现了对美国的全面超越。
曾经美国大学的教学资源和质量是碾压中国大学的存在,但现在,全国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了2023年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国一共333所大学上榜,数量全球最多,其中还有17个专业拿下世界第一,在这些领域,中国大学几乎垄断了整个榜单。
你看,有些专业人家不让学,有些专业我们不必跟他学,一来二去就减少了一大批中国留学生。
美国复杂的情况让留学生“望而却步”
除去疫情的影响,美国的枪支泛滥、种族歧视、校园安全问题,已经影响了很多留学生,尤其是亚洲留学生前往美国读书的意愿。
中国的高速发展还带来了一些奇妙的现象
比如很多留学生回国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完全没见过世面,刷脸、掌纹支付不会用,无人出租车没坐过,满大街的共享充电宝他们以为是装饰品。他们还会感慨原来深夜12点可以点到外卖,网购商品第二天就能送到家的生活是如此幸福。
很多人是抱着看段子的心态来看上面这段话的,但是它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每个留学生都需要去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因为出国留学而错过中国高速发展的三四年值不值?
亚洲和东欧地区留学的兴起,挤压了美国留学的生存空间
留过学的人都知道,去美国读书,学费贵生活费也贵。而和美国相比,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乌克兰、塞尔维亚、波兰等国,教育资源丰富,高等教育历史悠久,学费还便宜,更适合一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去留学。
对留学影响最大的因素还是就业环境的变化
曾经去美国留学的人说到就业前景无非就两个方面,毕业之后可以留在美国发展,或者镀完金回国更有竞争力。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2021年,中国留学生抽到H—1B工作签证的概率只有12.4%,毕业后抽不中就只能在限定期内回国。而且事实上,美国2018年启动的针对华裔科学家的“中国行动计划”也逼得一大批中国科学家回国发展。
而国内呢,海归身份的含金量逐年下降,花几百万留学回国找工作,发现基本工资3500的案例屡见不鲜。
有统计数据显示,如今80%的中国留学生毕业后会回国求职,或许你会觉得这个数据不会有什么重大影响,但请不要忘了,我们还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应届生群体。
据全国统计数据显示,2023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到2023年12月,中国16-24岁年龄段的青年失业率为14.9%,25-29岁年龄段为6.1%。
面对如此惨淡的就业形势,海归不得不大幅降低薪资要求,有些甚至放弃一线城市,转战二三线城市才能找到工作。
可见,80%的留学生们,一方面加剧了国内就业竞争,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海归”在企业劳动力“价值”体系中的地位。
具体情况当然要具体分析,但现在留学的性价比远不如十几二十年前,那是铁一样的事实。
其实经济条件允许,国家在大方向上还是鼓励学生出国留学的,因为留学生可以把中国好故事带出去,把外国的好技术好资源带进来。
中国青年一代越来越自信了,这种自信应该是建立在对世界其它国家和文明有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自信。假如我们对别人根本没有了解,那自信可能更多是自大,并非真正的自信。风物长宜放眼量,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出去,甚至很多人可以在国际上更多的领域和岗位发挥作用。
而且,中国在外的学者和留学生,不管是在调节中美关系,还是发展对外合作上,都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比如,如果华裔面孔能在美国等国家的世界级重要学术协会中担任要职,他们可以在很多领域与中国展开合作。
但实际情况就是,中国学生的留学热情一年比一年低,所以留学这个事情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