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资深教育专家呼吁: 这门课该取消了, 形同虚设!

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着教育的课程设计和方式方法。确实,每一门学校课程都被赋予了特定的作用和目的,不过这是建立在特定时限内,一旦和时代不相适应了,那么其作用也就适得其反了。

不久前,一位资深的教育专家就呼吁,有一门课早就丧失了初衷,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不仅无实际意义,反而侵害了学生的权益,该取消了!

专家呼吁取消公开课

这位资深教育专家就是王旭明,王旭明可以说在教育领域耕耘多年,曾任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公室主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还曾是语文出版社的社长。而他呼吁取消的课就是现在流行的公开课。

他指出,公开课失去了本质作用,形同虚设,并造成了学生利益的侵害,因此应该予以取消。不得不说,王旭明老师是真敢说啊!这样的观点一出,自然也是引起了大家的广泛热议。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开课,为何会引起王旭明老师如此大的意见?

所谓的公开课是一种以开放教学活动为目的的教育方法,通常分为优秀教师示范课和普通教师的实践课。其诞生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升教学质量。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公开课已经有着多年的历史,曾经被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公开课逐渐展露出矛盾与弊端。大量的准备工作让教师备课负担加重,课堂的表演化使得学生参与的意义大打折扣。

在观摩者的刻意观察下,课堂不再是自然流淌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变成了一场紧张且僵硬的展示。从老师到学生,大家对于公开课的态度由最初的认可与支持,转变为厌烦与反感。

对于教师而言,公开课的准备工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但这种表演化的教学并不利于真正的教学技能提升。事实上,许多教师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公开课时,更多感受到的是压力和挑战,而非专业成长的喜悦。

学生们在公开课的彩排中重复着熟悉的内容,消耗时间精力去适应一场表演,却在无形中损失了对学习本质的追求和探索。这种被剥夺主动性的学习体验,可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育公平感产生不利影响。

笔者观点

公开课最初的宗旨是为了推动教师间的相互学习,改善教学方法和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却渐渐偏离了这一初心,发展成为一种表面的、形式化的做法。这种背离不仅浪费了教育资源,也损害了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

公开课的变异,也揭示了教育体系在设计和执行阶段的某些瑕疵。明明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却成了评价教师的一种手段。教育管理者在公开课上采取的评价标准,往往导致教师过度关注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在这种机制下,公开课更多地成了教师晋升或教师表现的工具,而非纯粹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备课、展示、反思公开课全环节中承受巨大压力,学生则成为无可奈何地配合教师表演的陪衬。这种做法使得教师和学生的利益受到侵害,而教育的本质部分——高效的知识传递与学生个体的发展被忽视。

尽管公开课现在存在不小的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完全丧失了价值。一个健全的教育体系,应当具备问题发现与自我修正的能力。

公开课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之一,完全可以通过重新设计来恢复其原本的功能,例如,明确公开课的目的、简化准备程序、增强教学实战导向,以及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

公开课不应该简单地被否定或取消,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让它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

教育部门应该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声音,采纳合理建议,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对待公开课,以此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作用,培养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