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从年级183到年级87, 关键点在于细节问题落地

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生是可以雕塑的。

我想说人生可以雕塑,学习同样可以“雕塑”。

肉眼可见的进步,就像雕塑作品一样,需要用心雕琢。学习的进步,则需要细节落地。

我家孩子从年级460到年级183这个阶段的进步是很轻松的,没有用太多方法,只是学了就可以。

但随着向上的进步空间越来越小,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再按之前的粗放方法肯定是不行的。

当时孩子学习情况是生物和地理几乎满分,历史和政治也还不错,瘸腿科目在于语文、数学和英语。

数学的提升,我不太有发言权,但语言类的学习我是有一定发言权的。

针对孩子的三门瘸腿科目,我首选了语文作为重点提升科目。

那说起语文,最重要的就是作文了,作文分提升了,成绩就不会太差。

当时孩子的作文水平是流水账文,写300字都有点困难,我就从这一个切入点开始训练。

当然训练作文,孩子最初是不信任和排斥的,吐槽我:你一个教成年人写作的,你都不懂,还瞎教我,你都不行。

因为当时,孩子最喜欢和信任的就是他们语文老师和班主任张老师,既然我说服不了孩子,那我就找张老师“曲线救国”来跟孩子谈。

张老师一出手就是我的天花板,我不知道他怎么跟孩子谈的,反正孩子乐呵呵地跟着我走上了练笔之路,这一练就是坚持了90天。

我对孩子的练笔训练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随便写,不限题材,不限字数,不限叙述方式。

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打开思维,写出来的流水账文字,我逐段逐字给他纠正错误,调整叙述结构。

这个阶段大概用了20天,每一篇习作都被我改得面目全非。

不仅如此,我改后还会让他看修改痕迹,然后让他复述修改结构的原因。

就这样,不断夯实和强化孩子对文章的底层框架意识。这样做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从这以后孩子的文章再也东扯一句,西扯一句写流水账了。

第二个阶段:用输出来倒逼输入

孩子大概在练笔到10天以后,卡壳了。基本脑子里能想到的,生活中经历的素材基本都写完了。

有一次晚上在写时,绞尽脑汁写不出来了,都急哭着说:我憋不出来了。

我一看时机成熟了,便跟他讲输入的重要性,这时孩子也接受了这个理念,决定再信我一次,增加输入。

此时,我也降低了难度,就让他写语文书或他之前背过的诗词。把这些诗词的理解后,用自己的话写成文章。

这个过程,让孩子接触了不少外部素材,而且有时还会主动去读书。

我家孩子小学时几乎没有任何阅读,从初一才开始读书,但只要读什么时候都不晚。

因为写不出来,所以不得不输入,输入后也让大脑的知识存量越来越多,这时孩子也是有成就感的。

第三个阶段:综合运用和举一反三

有了输出和输入的闭环打通了,孩子的思维有了很多改变,凡事都愿意去问了为什么。

这样的思维方式,也有助于对数学的学习,具体有什么样的影响我说不好,但肉眼可见的是数学分数也慢慢提上去了。

最明显的是语文,作文分从之前的20出头已经拿到了46分左右了(满分50分),更惊喜的是英语的阅读理解分也同步提升了,还有政治和历史的答题思路也更清晰的。

大语文的学习还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辅助其它科目来触类旁通,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这是孩子从年级倒数到年级100进阶的全过程,总结一下就是从年级460到年级183时,我基本没有介入方法类,只是改变了自己的打骂和训斥方式,让孩子自成长。

孩子愿意学了,像全新的科目生物、地理、政治和历史就不差,这也在某种程度给了孩子自信,原来他不是真正的学渣,只要他愿意他还有很多的机会和空间。

成功与失败,关键取决于你怎么做。没有生来的学渣,也没有轻而易举的学霸。

不管过去怎么样,都能及时调整,及时纠错,才能行稳致远。

学习也是一种选择,只要孩子有信心,所有的困难都能克服。

一个人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取决于他的决心与信心。人和人的起点差不了多少,但终点可以相差很远。

细节问题落地了,不搞那么多“假大空”的东西,愿意躬身努力,所有的一切都会欣欣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