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大学生活转瞬即逝,曾经无忧无虑的大学生,如今不得不穿上正装,带着简历游走在各大招聘企业之间,只为找到一份稳定的好工作。
而好工作的标准也很简单,“钱多事少离家近”,在过去只要能占两样,就算得上是好工作了,但现在,就业环境愈发严峻,事少的工作几乎没有,离家远近也远不是学生自己能说的算。
因此,多数毕业生都希望,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找到一份高薪工作,哪怕拼搏几年攒些钱再辞职考公,也算是不辜负自己的大学文凭。
文科生找工作几乎没有岗位,直言后悔
对于毕业生的薪资,有网友这样评价:一名大学生工作后能赚多少钱,从学士服的领子颜色就能看得出来,如果是粉色领子,那他注定只能月薪三千多。
而粉色领子代表的,正是文学学士,包括文学类、法学类、哲学类、教育学和部分院校的经管类专业,也就是家长们常说的“文科生”。
文科生的现状果真如此吗?在招聘会的现场,一名记者随机采访一名毕业生,了解招聘情况,这名男同学直言:文科生几乎没有岗位。
相较于文科生的求职窘境,还是理科生更加占优势,理科生不仅招聘岗位多,而且工资也比文科生更高。
虽然羡慕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学文学理不仅要看自己的想法,还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对于偏科严重的同学而言,有时候选文科其实是无奈之举。
文科生的不受宠爱,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通本科毕业的文科生,多数毕业后只能从事简单的行政工作,一些211、985毕业的文科生情况也许会稍微好一些,但也有毕业生表示:薪资收入也不成正比。
在这个主张“身怀长技好就业”的就业环境中,文科生的弱势也更加明显,学计算机的会写代码,学医学的能治病救人,有理工科的同学甚至提出疑惑:好奇文科生他们到底学了什么?
学了很多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课程很满但又好像什么都不精湛,是一些院校文科专业的普遍通病,对此,有不少大学生感到后悔。
理工科=流水工,文科生才是管理者?
自己当初文科理科成绩差不多,后悔听了家长的话,就应该听张雪峰老师的话!张雪峰对文科专业的评价很直观:除了天花板专业法学、财会和汉语言,其他专业都不容乐观。
这三个专业不仅就业有市场,还是考公领域的“香饽饽”,若不是选择这三个专业,还远不如选择理工科专业学个一技之长。
但这三个专业的报考分数也比较高,然而有些家长就算学生考不上文科专业的天花板,也要坚持让学生学习文科,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在一些家长的传统观念里,文科生的发展高度比理工科更胜,优秀者甚至可以成为政治家、评论家、社会学家甚至是外交官、艺术工作者等等。
但是理工科一辈子就和流水线的打工者没两样,且一直以来,都是文科生管理着理工科,而老一辈有一种观念就是,争取当那个管理者。
说白了,就是有的家长认为,学生都上了大学了,自然不能做辛苦的工作,那和卖苦力没区别,大学就白读了,只有做体面不辛苦的工作,才是摆脱了苦劳力的命运,这也是一些家长偏爱文科的原因。
笔者认为,无论文科还是理科,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转,需要各个领域的人才,优秀的顶尖人才付出的努力更多,贡献也越多。
这也并不代表普通人就没有贡献,正如大型机械的运转,少了任何一个螺丝钉都会出现故障,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许就是那一个个普通的螺丝钉。
笔者寄语:
但对于螺丝钉而言,坚守岗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社会的发展和家庭的进步,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可磨灭的。
对此,笔者希望大家不要把矛盾转移到文科生和理工科之间的差距上,而是应该呼吁有关部门,完善毕业生的就业机制,合理规划岗位,让更多优秀青年有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