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济宁,于波夫妻俩从业21年,连续开了11所幼儿园。他们经历了幼儿园的高速发展期,如今正经历行业“阵痛”。2023年,他们决定关停3所,转型养老服务。
据教育部数据,2023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7.44万所,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2.98万人。比对2022年的数据,全国幼儿园减少1.48万所,在园幼儿数量减少534.57万人。这些数据背后,很多幼儿教师和相关从业者不得不离开原岗位。于波选择及时止损,在新赛道上寻求出路。
“一孩难求”
在园幼儿减少三分之一
于波几乎是一夜白头。
作出关停幼儿园的决定时,于波夫妻比谁都心疼。
济宁市任城区一所幼儿园,闲置了三四间教室,曾经的热闹场景不复存在。园长宋攀苦笑,原本托班计划招收15人,今年只有6个孩子,配备3个老师,“这相当于1个老师带2个孩子。”
这所幼儿园在2015年开园,是于波夫妻贷款120多万元投资建设的。“我们当时看好这个赛道,不惜破釜沉舟。”回报一度很理想,2019年这所幼儿园招收了290多个孩子,达到饱和状态。
2020年9月,招生情况也令人满意。于波分析,那是因为二胎政策放开后,引发的入园小高峰。
于波充满信心,认为孩子会越来越多,着手准备投资建设第11所幼儿园。2021年,新幼儿园开园,不过,他万万没想到,生源减少了15%。
真正的危机出现在2022年。“生源几乎是断崖式下降,让我们措手不及。”于波的妻子崔瑾说,“我们有一所幼儿园,小班原来7个班,现在只剩下3个班;托班原来3个班,现在只剩下1个班。在园孩子比以前减少了三分之一。”
面对园区租金、员工薪资、运营成本、办园贷款,于波夫妻俩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压力。
崔瑾算过一笔账,投资一所幼儿园需要二三百万元。开园第一年,家长考虑到环保、教学质量等情况,生源往往有限。一般到第三年,招生正常的情况下,收支才能达到平衡。
相比公办园,民办幼儿园招生情况要糟一些,尤其是单体幼儿园更难以维系。崔瑾说,他们经营的连锁幼儿园相互支撑才得以存活。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国在园幼儿人数从2021年起连续三年下降,2023年较上一年减少534.5万人。
“僧多粥少。”2023年春天,于波夫妻召集园长们一起开会,决定关停3所幼儿园。
追赶红利
曾连开11所幼儿园
于波和崔瑾经营了11所幼儿园,包括普惠型幼儿园、中端幼儿园和高端幼儿园,分布在济宁市的任城区、高新区、太白湖新区。21年来,他们见证了幼儿园的发展期、火爆期,现在整个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1年,崔瑾从幼师教育专业毕业后,来到一所民办幼儿园工作。2003年,她辞职创业,开了第一所幼儿园。后来,崔瑾还被评为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先进个人。女儿出生后,于波决定离开职业培训,与妻子一起经营幼儿园。
2009年,夫妻俩创办了第2所幼儿园,后来几乎每年新增1所,直到2021年,他们一共开了11所幼儿园。“当时,孩子出生率高,小区配套幼儿园不是特别多,幼儿园需求量很大。在这种大背景下,整个行业快速发展,所以我们不断地投资创建幼儿园。”于波说。
幼儿园招生特点是就近,辐射半径在两公里左右。很多幼儿园在招生方面不用刻意努力,很多家长就会“闻讯而来”。
“幼儿园每年3月和9月开学,学位往往在一年前就预约满额,我们有所幼儿园最多招了500多个孩子。”崔瑾说,“最火爆时,宝妈刚怀孕就来咨询,担心孩子出生后,到了入园年龄可能就没有学位了。”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国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的1786万,逐年递减至2023年的902万。
如今,崔瑾明确地感觉,过往的招生“战绩”很难再现。直播,成为幼儿园招生的新渠道之一。他们过去办活动,主要是为了锻炼孩子,现在成为“抢生源”的一种策略。为了固定潜在的生源,幼儿园开始办起早教课。这种状况带给张文静的感触很深。当幼师已十几年,现在为了招生,她还会去发传单、拍视频。去年,她的班级20多个孩子毕业,接的新班只有5个孩子。“心里空荡荡的,似乎不被需要了。”张文静说。
及时止损
托幼转型托老服务
艰难抉择的时刻还是到了。关停3所幼儿园,于波下了很大决心,尽管惋惜,也只能及时止损。
于波感叹,人到中年重新创业,能做什么,又会做什么?于波尝试过课后托管,最终没成功。他还想做升学规划,可“消化”不了这么多员工。
后来,在一次交流中,于波发现有个群体需要得到更多关注。那就是60岁以上的健康老人,于波称之为“活力老人”,“这群老人退休后,需要被尊重、被认可。他们想有一个放松娱乐、学习提升的地方。”
于波考察后,决定做不一样的养老服务机构——“社区一刻钟享老服务中心”。其实,于波原本想将养老机构直接设在幼儿园,这样也可解决幼儿园闲置场地和员工就业问题。但考虑到会影响幼儿园老师的信心,又担心家长有意见,于波便在社区租了一家门店,进行试点。
区别于老年活动中心和老年大学,他们提供的服务有四类:安养,如智能设备;康养,如艾灸;膳养,如餐饮公益课;乐养,各类兴趣班等。此外,幼儿园后勤人员转型家政人员,还会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
在这家门店,幼儿园老师周鑫正在招呼李增英等几位老人进店。幼儿园关停后,老师们有的转到其他幼儿园,有的离开幼教行业,而周鑫决定到养老机构试试。“跨度挺大的,其实心里也有矛盾。”为了更好地跟老人交流,周鑫讲起了济宁方言。
李增英家住邹城,去年退休后,来到任城区接送孙女。因为环境陌生,除了接送孩子,李增英几乎无事可干。路过这家店时,她走进去咨询了一下。“刚开始担心上当受骗,体验之后才来的。”她在这里交了朋友,学了手工艺,每天盼着来“上课”。
转型的速度很快,去年3月决定转型,5月筹备,10月试营业。这半年来,于波开设的养老机构已经服务五六百位老人。
针对很多人关心的收益问题,于波说,“我们每人每年收费1200多元,老人每天花费不到4元钱。这是一个长久的事业,急不来。”
“两个大门”
尝试托幼+托老新模式
现在还不是最难的时候。崔瑾觉得,最难的是即将到来的9月。“今年幼儿园招生会更难,大班小朋友毕业,新生入学后,在园人数会比辉煌期少一半,行业会大洗牌。”
“生源代表尊严。”这是园长们心中的定律。要活下去,现存的8所幼儿园亟需努力改进。崔瑾认为,最关键的是园长和老师的心态。在她看来,尽管幼儿园当下面临调整,但幼儿园行业不会被社会淘汰。
崔瑾说:“今年还会有幼儿园关停,但是我们想成为被留下的那部分。未来几年,招生可能会更难,所以要与时俱进。”
今年9月,同样面临挑战的,还有于波想要实践的托老中心。他们选中一所幼儿园,目前正在对闲置教室进行改造,两个门口分别留给老人和孩子进出。老人将孩子送到幼儿园上学后,他们也可以留在这里上课、用餐、娱乐。于波提到,对于幼儿园小朋友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将实行免费,只对外收取费用。
于波做过最坏的打算,一旦再有幼儿园关停,老师就可以选择转型到托老中心“再就业”。
有一天,于波接到电话,有人咨询养老机构是否有陪诊师、助浴师。于波也开始考虑,未来是否可以拓展完善这些服务。
困扰当然有。“我们没有可以对标学习的样板,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从托幼转型到托老的探索,也希望有关部门对我们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现在,当地相关部门已经到于波的养老机构进行考察,探讨复制推广的可行性。
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96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21.1%。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字还将上升: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于波认为,从商业角度来讲,未来的养老市场将达到万亿级规模。
于波认为自己是先知先觉的人。“成功或者失败,往往都会发生在先行者身上。”于波在试验,很多同行也在观察于波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