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记者手记: 让最优秀、最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持续奔跑

新华社记者胡喆

“项目执行过程中到底解决了什么重要科学问题?”“实质性增量是什么?”“研究成果在哪方面从源头和底层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台下,来自不同领域的评审专家踊跃提问;台上,已是博士生导师的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一一作答。

这是记者近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评审会议现场看到的一幕。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科技界拥有较大影响力。多年来,该项目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成绩显著,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特别杰出的项目负责人没有获得延续支持,个别项目负责人的项目执行情况与杰青项目要求差距较大。

杰青是项目,而非“帽子”。为进一步发挥杰青项目引领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决定自2024年起,对上一年底资助期满的杰青项目开展分级评价,并将评价等级反馈至项目负责人的依托单位,作为其承担杰青项目表现的评价。

评审现场,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要评选出不同以往的“A档”和“C档”。

“A档”无疑是优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对获得“A档”的项目负责人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到800万元,资助期满后再择优遴选5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从而集中优势资源长周期培养造就高水平领军人才。

同时,如果在一组评选中有50%及以上的专家都给某个杰青项目打出了“C档”,那么这个项目将获得“C档”的最终评定,这意味着该项目完成情况不尽如人意。

从事近20年项目评审工作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常务副主任王岐东,直接用两个字概括了评审过程:“紧张!”

“这样的改革力度空前、彰显决心,目的就是破解杰青项目‘帽子化’‘终身制’等问题,强化项目属性,切实构建对优秀人才的长周期稳定资助机制。”王岐东说,“我们期待看到最优秀、最杰出的青年科学家持续奔跑。”

“获得杰青项目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而要始终拼搏冲锋在科研一线。”回顾35分钟的答辩,一位杰青项目负责人依然兴奋,“这项改革有望覆盖我们科研生涯的全周期,为我们实现下一个科研目标‘扶上马、送一程’。我们一线科研人员举双手赞成!”

4月16日,杰青项目首次结题分级评价及延续资助评审会结束,完成对2023年底资助期满的199个杰青项目的考核评价。经专家严格评审,其中41个项目取得显著进展,被评为“A档”,获得下一个五年强度加倍的延续资助;9个项目因为执行情况“差”,被评为“C档”。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窦贤康表示,将把考核评价结果如实反馈依托单位,并建议项目依托单位为获得延续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提供良好的支持保障条件,对于执行情况差的项目负责人加强督促引导。

“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我们将深入思考基础研究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推动科学基金人才资助体系深层次改革,除开展杰青项目结题分级评级及延续资助外,还将试点推进临床医师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向港澳地区开放杰青项目,培养更多领军人才,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窦贤康说。

“获得杰青项目只是科研生涯创新和奋斗的新开始。”

“只有研究真问题、做真学问,才能对得起国家的资助和信任。”

……

评审现场内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心声,久久回响。(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