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学霸故事: 高考666分进入首届永坦班, 她在哈工大依然666!

高考666分的高若瑜

与哈工大首届永坦班结缘

2年多的时间里

“逆袭”斩获国奖

获评黑龙江省三好学生

步入科研 收获满满

这个最初“就是来追星”的姑娘

如愿在哈工大找到了

自己前行的“北极星”

我就是来追星的,追的就是坦先生这样的星!”2021年,刚刚进入哈工大首届永坦班的高若瑜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这样说。从家乡石家庄来到哈尔滨求学,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两院院士、哈工大教授刘永坦的学生。

在高考招生会上,高若瑜了解到哈工大特色班本硕博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她也深受吸引,“相当于获得了一张研究生的通行证,让我可以自由探索,将精力放在真正感兴趣的事情上。”

学习和科研"双向奔赴",听听高若瑜的经验

第12到第2,“逆袭”斩获国奖

大一首个学期,高分考入哈工大的高若瑜成绩并不算拔尖。面对和高中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她根据永坦班的课程特色,不断地摸索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课程进度快、难度高,高若瑜就提前预习,并将课上记笔记的时间省下来专注听课,课后再顺着教材的参考阅读“深挖”学科经典;课上没有时间系统地记录笔记,高若瑜就在考试前凭借着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独立梳理出一份笔记扫描成册,随时翻阅,既是整理,又是复习;电信方向课程公式又多又难记,高若瑜就逐个推导,直到完全掌握……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高若瑜“逆袭”至全班第2名,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对于我而言,学习从来不是为了一纸成绩。”高若瑜尝试将每一门课程还原到“知识地图”中,变成一块块清晰的“能力拼图”。

高若瑜的期末笔记

特色班的课堂融入了不少更高年级甚至研究生课程的知识,很多本该是“加分项”的内容也成了“必选项”。《射频通信电路》要求根据课上所学设计一系列硬件;《Python科学计算与混合编程实践 》需要大家在2周左右迅速掌握一门编程语言;《智能感知系统创新实践入门》更是让学生们提前接触整套雷达系统……这些有挑战性的课程“倒逼”高若瑜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地图”,她也由此慢慢培养起了对于科研的信心。

“从‘小白’成功入门的体验让我走进科研时信心满满——其实都是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相信我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若瑜说。

课后,高若瑜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大一进入实验室,“哪里不会点哪里”

早早打算直博的高若瑜学习目标非常明确——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搞科研打基础。但是当她真正上手科研时,还是感受到了不小的“知识断层”。

大一时,还没有确定专业方向的高若瑜就通过课程认识了导师,提前进入了实验室。“当时很多课还没有学,就算是做文献综述对于我都很有难度。”为了能够完成科研任务,她开始“带着问题”去自学更高年级的课程,这成为了她独特的课前预习。

高若瑜在处理程序

“什么算是基础扎实了?老师说,当我能不查阅任何资料把雷达成像的基础程序流畅地写下来,对雷达回波信号中每个分量的含义都清晰掌握,这就算是基础扎实了。”从进入实验室开始,高若瑜就准备了一个“科研笔记本”,随时记录她在学习中的困惑,并针对性地补充相关知识点,如今已经记下了满满一本

从基础的科研准备工作入手,现在高若瑜已经逐渐开始参与到导师的项目中,实打实做起了科研。“我很庆幸自己早早进了实验室,老师和师兄师姐分享的经验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学术“追星”,她找到方向

入学后不久,来哈工大“追星”的高若瑜就如愿与坦先生见了面。在永坦班首次班主任见面会上,同学们从科学研究问到学习方法,从职业选择问到发展规划,坦先生坐在中间逐一回答,原定一个小时的班会延长到了两个小时。

“当时有人问坦先生如何选择自己的方向,坦先生的回答令我终生难忘——你们要为国解忧,把国家的忧愁当做自己的忧愁。”高若瑜说,“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坦先生,听他平实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触摸到‘时代楷模’奖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章,我热血沸腾。

高若瑜与刘永坦院士交流

作为首届“永坦班”团支书,高若瑜和同学们策划了很多非常“永坦班”的事情——前往南京重走坦先生走过的路,自编自导自演以坦先生事迹改编的舞台剧……首届永坦班成绩斐然,获评校十佳集体……

在这个过程中,高若瑜也将科研学习和学生工作平衡得越来越好,2次获评校优秀学生干部和校优秀团干部,“我们是第一届永坦班,我很想把它建设好,做出个样子来。”

高若瑜参加校十佳集体联评答辩

我们不能辜负坦先生的期望。”大一时的高若瑜这样说。如今,她已经确定了雷达成像作为自己日后直博的科研方向,开始准备毕业设计的提前开题,沿着坦先生走过的路越走越远。“学雷达可能不能很快出成果,还是得一步一步扎实地走下去。

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高若瑜正坚定地奔向远方

追逐属于自己的理想

路虽远,行则将至

加油,高若瑜!

视频丨谭立军

图片丨阚思邈 受访者提供

责任编辑丨梁英爽

审核丨宋玲 李守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