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封面评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治理“掐尖招生”是长期工程

□蒋璟璟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机构举办的以配合个别学校掐尖为目的的招生说明会,正在暗地开展。此外,一些学科类的违规竞赛、黑竞赛仍在以夏令营、冬令营或者研学等名义进行,因为其比赛结果还是个别学校“点招掐尖”的重要依据。还有一些机构,为五年级学生单独组织选拔考试、参加杯赛、提前筛选豪华简历,小升初“掐尖招生”乱象屡禁不止,以更隐蔽的方式继续存在。(央视)

小升初“掐尖招生”由来已久,但在近年来各地普遍实施“公民同招”后,从整体上说,类似的操作还是大为减少。相较于以往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独享提前招生、自主招生的“特权”,在新的政策体系下,其所拥有的制度性、非对称招生优势基本丧失殆尽。理论上,过去那种“牛娃和牛校”彼此选择、强强组合的“择校造神运动”走到了穷途末路。可从实际情况看,更为隐蔽的“掐尖”,在局部还是根深蒂固,其背后的成因,令人深思。

时至今日,相当多的家长依旧深陷“择校焦虑”,对千方百计将孩子送进民办牛校心心念念。之于此,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可以解释为“认知之于现实的延迟效应”。毕竟,以往“民校”的逆天成绩盛名在外,甚至构成了对公校的碾压性态势。长期耳濡目染,家长群体间,自然产生了“品牌崇拜”,形成了“读牛校,成绩好”的刻板印象。尽管如今民办学校的生源优势已被制度性抹平,可相当多的家长,还是困在以往的那套思维定势里,后知后觉地继续“迷信”着。

打破“神话”与“错觉”的最好方式,就是用事实说话。理论上,当民办“牛校”的教学成果进一步“均值回归”而与公办中小学趋同,那么家长们自然就会对之“脱敏”“弃爱”。然而一个很微妙的局面是,如今各地就初中最新的升学率、重点率、成绩排名等等指标,都采取了“模糊发布”“限制宣传”的举措,这客观上造成了给民办牛校历史“办学神话”延寿的效果。“信息差”下,一大批家长仍旧不惜代价的鸡娃,憧憬着早早让孩子进牛校“跃龙门”。

“掐尖招生”化明为暗、屡禁不止,这固然与家长偏听偏信的不无关系,但主要的肇因,或许还是个别城市在实施“公民同招,统一摇号”时不严格、不彻底,在制度层面留下了暗箱操作的变通空间。一些地方对校方摇号过程没有较真监督,一些地方对“未通过统一录取、违规招录的学生”注册学籍随便放行,还有一些地方对于通过“转学”等方式绕道曲线“点招”的做法失察失管……凡此种种,都掏空了“公民同招”的内核,大大弱化了其实际效力。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严防“掐尖招生”必当一以贯之。之于此,需要家长们形成正确的预期,更需要在“游戏规则”层面全方位堵漏补位。少些漏点、少些后门,也便能多些对于规则的尊重、对于公平的信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