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总结: 普通家庭的学生“考公难”的5个原因, 第一条就拉开了差距

学生都说“考公难”,家长却很难理解:考公到底难在哪里?再难的考试,一年考不上、两年考不上,难道三年、四年还考不上吗?

时至今日,大学生们曾经的豪言壮志“先去大城市打拼今年,累了再回家考公务员”,被现实狠狠打了脸,这句曾经的玩笑话也成了家长心中的“诺言”——说好的过几年回家考公,现在却变成了:家长一提考公,孩子就翻脸。

考公的“难”,和其他大型考试相比,的确是不太一样,有些人从刚毕业一直考到35岁,熬过了年龄限制都没能如愿,然而却没有意识到,让普通家庭的学生“考公难”的,总结下来是这5个原因。

第一条 信息差

收集信息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却没有老师教,全靠学生自己去领悟。在考公这条赛道上,第一条信息差就拉开了本质的距离。

有的学生大四稀里糊涂签了就业协议,看到室友考公上岸自己羡慕不已,也想尝试考公,却发现自己连考公信息在哪里看,岗位如何筛选都不知道。

更无奈的是,好不容易弄清楚了这些问题才发现,自己稀里糊涂签下的就业协议,实则是让自己错失了应届毕业生的好机会,上岸公务员的难度更上一层楼。

而那些早有考公打算的同学,不仅在大三就筛选好了岗位信息,有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至少提前一年学习考试内容,最后一举上岸,二者之间的差距,足以见得信息差对于考公的重要性。

第二条 专业的选择

专业的选择对考公的影响非常重要,但能懂得这些的,要么是家长在高考前就咨询了专业的老师,要么就是学生的家庭中,有在职的公务员,能提供一些专业选择的建议。

像文科专业,考公岗位最多的三大文科专业分别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法学专业和会计学专业。

而一些选错专业的同学,不仅就业会受到阻碍,就连考公的时候也面临挑战:和自身专业相符合的岗位几乎没有,只能报考“三不限”,少了一项筛选条件,就少了一项优势,上岸难度也随之提高

第三条 不重视面试

公务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每年都有不少同学笔试分数很高,最后却止步于面试,令人惋惜,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不重视面试的原因。

一部分同学是本身性格内向,表达能力不强,又因为不重视面试没有加倍努力地练习,还有一部分同学则是认为,只要自己笔试分数够高,面试不过是走个过场,殊不知每年笔试第一面试被刷掉的学生不在少数。

第四条 缺少逆向思维

一些学生做决定是随波逐流的,看别人报什么自己也跟着报什么,殊不知热门岗位招几个人却有成百上千人竞争,而掌握逆向思维的同学,往往能筛选出冷门岗位,待遇差距不大,但上岸的竞争程度却小许多。

第五条 运气也是决定成败的一环

不得不承认,考公是需要运气的,其实不只是考公,任何大型考试都有运气的成分在,就像我们家长所说的,蒙的全对,有的学生遇到不会的题,运气好蒙对的更多,那成绩就会好一些。

而考公的运气成分,无论是选择岗位,还是面试抽选顺序,对最终的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归根结底,公务员只是一项工作,考公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选择。

因此有了目标可以努力尝试,但大可不必为了“上岸”执迷不悟,把自己困在上岸的漩涡中,不愿工作甚至是不敢面对生活,沦落为打着考公的名义,实则在家靠父母养的“新型啃老族”。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