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大学生直播别随波逐“流”

在教室或寝室不分时段直播,影响他人学习生活;陷入经纪公司、培训公司骗局,遭遇高额索赔……据《法治日报》调查发现,近年来,大学生直播乱象层出不穷,亟待多方整治。如今,网络直播不仅越发稀松平常,更有狂飙突进之势。由于门槛和成本极低,一个人架起一部手机,就能开启一个“秀场”,这也直接导致直播江湖鱼龙混杂,从擦边到窥私,从“卖惨”到“带祸”,无所不用其极。也难怪中央网信办开展的多轮“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多次指向网络直播。

大学生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无可厚非,但“大学生”身份也意味着,学习终究是主业,价值观不能扭曲,姿势不能走偏。比如,颠倒作息、深夜直播,不仅于己无益,也打扰了他人,侵犯了隐私,长此以往,还可能为室友关系埋下隐患。而将镜头对准教室,也有扰乱教学秩序之虞。

一味“在校言商”,很大程度源于“滤镜”太厚。一项主题为“当代年轻人就业在关注什么”的问卷数据显示:近万名受访应届毕业生中,61.6%的人就业时会考虑网红直播等新兴职业,只有38.4%选择完全不考虑。这让人略感意外,多少可以反映一些情况。高校有必要做好引导,打破“读书的尽头是直播”的执念。

很多时候,网络直播只是看上去很美。据业内人士总结称,各大平台的推流规则大同小异,如果想要获得推流,一个月至少开播15天是“常规操作”。在这样的频率和时长要求下,试问大学生主播还有多少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一旦不堪重负提出解约,还可能因此面临巨额索赔,如此种种,也反映个别大学生主播心智不够成熟,权益保护意识有所欠缺。

更不必说,在这个日益拥挤的赛道,所谓的“成功者”也仅仅是少数。据《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发展报告(2022-2023)》,以直播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主播中,95.2%的人月收入为5000元以下,仅0.4%的主播月收入10万元以上,头部和尾部的差距判若云泥。退一步来说,就算真的打算提前入局,最好也要多一些理性判断,别被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带到沟里。

话说回来,大学生发挥好自身优势,完全可以带来一股清流。前些年,被调侃为“招生减章”的丁同学火了,他以真实有趣的画风和强烈的反差感,圈粉了许多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获得巨大的关注之后,在学有余力时,丁同学也会帮农户直播带货,助力云南农产品。这个故事也启示我们,网络直播不是“唯快是图”,更不是“娱乐至死”,它也需要静水流深、厚积薄发。毕竟,“大哥”们总是来去匆匆,有知识内核加持的稳定输出,才能赋予“主播”更多想象空间。

流量没有原罪,但直播有边界。若是一味随波逐“流”,甚至在法律的边缘试探,恐怕在碰壁触礁之时,听到的都是梦碎的声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