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到“六一”儿童节了,除了放假,学校通常还会举办庆祝活动。而在庆祝活动上,很多学校都会设置一个环节,那就是邀请家长入校,为加入少先队员的一年级学生戴上红领巾。
在家长和老师、全班甚至全校同学的见证下,戴上鲜艳夺目的红领巾,这对每一个一年级学生来说,都是无比期待和向往的。但这一次能够加入少先队员的名额有限,并不是所有一年级学生都资格的。
这也让很多孩子没有被选上少先队员的家长很焦虑,并怪罪到班主任头上,认为是班主任搞针对和区别对待,才让自己的孩子没被选上。
这不,有位小学一年级的班主任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日前她在家长群里发信息,通知家长们关于“六一”儿童节学校放假以及节目安排的相关事宜,其中一项就是关于组织少先队入队仪式的。
尽管班主任一再强调现在全国各地少先队员入队都不是全员入队的,学校给到每个班级第一批加入少先队的名额是班级人数的30%,这次我们班级争取到的名额是15名(全班47人),她也对没选上的32个孩子表示遗憾,她也希望班级所有孩子都能选上,但她没那个权限,希望家长们谅解,并引导好孩子。
可当班主任公布第一批入队的15个学生名单后,还是有一些家长提出质疑,追问“我家孩子为什么不能第一批入队”,甚至有家长直接打电话到校长办公室投诉,质疑班主任评选第一批少先队员不公平、标准太过主观,才导致自己孩子选不上第一批少先队员。
尽管学校领导又跟他们解释了入第一批少先队员只占30%比例是上级规定的,班主任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评选,不存在内定、偏心问题,并告诉他们秋季开学后10月份所有孩子就都能入少先队了,但家长还是听不进去,依然认为老师评选时不公平,自己孩子那么优秀都没被选上。
应该说,班主任和学校领导的解释是合情合理的。当然,不排除存在部分家委的孩子享受了“优先权”的好处,但事已至此,再纠缠就没意义了,不仅会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搞僵,甚至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并带来其他不好的影响。
不如换个角度,将这次孩子的落选当成一次挫折教育的机会,告诉孩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不公平待遇是人生常态,早晚会遇到。这次落选了并不代表你不是好孩子,只是你做得还不够好,多向第一批入选的同学学习,以后做得越来越好。这次不行,下次再努力。
如果能够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挫折,那么他们就会有一颗坚强、勇敢、积极进取的心,可以克服今后的任何挫折。这种能力的含金量,可比所谓“第一批”的荣誉宝贵多了,你说是不是?
孩子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马拉松,起步阶段的表现并不能决定最终的胜负,只有具有耐心和智慧的孩子,才能跑到最后,赢得胜利的欢笑和掌声。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教孩子学会等待,正确看待挫折,并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更加自信、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对于此事,你怎么看?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