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儿子差2分落榜清华, 她怀疑阅卷有问题, 动用关系调出试卷

林徽因与梁思成都是清华的教授,但没想到,女儿考清华时,差了2分。后来儿子考清华,又是差了2分!

林徽因去复查考卷,发现了蹊跷。

儿子的考卷上,竟有一行不起眼的小字。林徽因看完后,顿时释然了。

1946年,对于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林徽因和梁思成来说,是非常煎熬的一年。

他们经历了抗日战争长达9年的颠沛流离,重新回到北京获得了稳定的生活, 也再次重启建筑事业。

尤其是林徽因在动荡中身体逐渐羸弱,因战争动乱,家中清贫,没有得到及时医治,已经不堪重负。

与此同时,他们的女儿梁再冰也要参加1946年的高考。

为了建设祖国事业,她也坚定地选择了父母深耕的领域,将父母的学识和心血悉数继承下来,发扬光大。

梁再冰带着对建筑的热爱和父母的期望专心准备,梁再冰本就聪慧,又有父母的指导,虽然难免紧张,但一家人对梁再冰考上清华这件事是从未担忧过的。

可是最后放榜时却没看到梁再冰的名字,只差两分。

林徽因虽不愿相信,但依旧先安慰女儿,自己又去调出试卷,仔细看完后,发现没有误判、错判。

按照林徽因和梁思成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地位,让自己仅差两分入榜的女儿入学并非难事,可二人都极有原则,从不肯做这样的事情,便只能安慰女儿作罢。

他们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梁从诫,在父母的熏陶下,女儿、儿子都对建筑和绘画有着相当高的天赋。

若两个孩子都能深耕于建筑领域,也未尝不可。

女儿高考失误之后,林徽因便更加注重对儿子课业的辅导。

在父母的影响下,1950年,梁从诫便也理所当然地在高考时报考了清华大学建筑学系。

但让林徽因没有想到的是,高考放榜时,梁从诫居然也没有上榜,一查才发现,他和姐姐梁再冰的遭遇一样,差2分便可入榜。

虽然之前查看女儿试卷时没有发现异常,可这是林徽因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将自己与丈夫的所学传承下去。

事出反常,林徽因还是找到了儿子的试卷,仔细查看。

因为难以置信,林徽因一直眉头紧皱,希望能够找出一丝破绽。

儿子的实力林徽因心中有数,林徽因仔细查看了试卷,没有发现试卷批改上的问题,便仔细查看儿子的答案。

一看才发现,许多他会做的题目也没做对。

正纳闷的时候,林徽因发现试卷上有一行非常小的字,若不仔细很难看到,上面写着:“我不喜欢建筑,我喜欢历史”。

这无疑给了林徽因当头一棒,她知道自己身体日渐衰弱,又不甘心自己付出毕生心血建设的事业就此停滞,希望能够尽快找到一个热爱建筑又对建筑理解颇深的继承人,自己的孩子耳濡目染,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这件事,还是让林徽因思考起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因为夫妻二人热爱建筑,也致力于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孩子们自小便耳濡目染,于是便理所当然默认他们生来就要学建筑,高考必须要报清华建筑系。

林徽因醍醐灌顶,儿子有自己的选择,她绝对不逼迫,因此就将此事揭过不提了,可见林徽因的智慧是体现在方方面面的。

最终,这两位建筑系大拿的子女均未从事建筑系相关。

女儿梁再冰选择了北京大学西语系,成为了一名记者,毕业后便同丈夫长期驻外工作。

1991年退休之后,梁再冰便致力于以自己的方式怀念父母。

她多次出书记录与父母生活的点点滴滴,一直到2022年在父亲逝世50周年之际,梁再冰用文字深情回忆纪念父母。

儿子梁从诫也在父母的支持下,选择了自己热爱的北京大学历史系。

季羡林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从诫本来是一个历史学家……然而,他不甘心坐在象牙塔里,养尊处优”。

从北大历史学系毕业之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梁从诫一直都致力于世界史的研究,多数时间从事文学创作。

1993年开始,他从历史学家毅然转为“自然之友”,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先锋。

在生活中,梁从诫更是以身作则,随身携带餐具,从不用餐巾纸,能省便省,处处节约。

一直到生命尽头,他仍旧在践行,选择了对环境最为友好的“树葬”,为中国环保事业发展做最后的努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