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姜萍这个故事很多人没留意到一点,美好是有代价的。
17岁中专女生超越一众名校生杀进阿里全球数学赛决赛,这毫无疑问是数学天分的展现。
但随着这两天信息挖掘,大家发现姜萍的奇迹背后其实是有很多故事的。
她在中专的老师叫王闰秋,并不是普通老师,而是江苏大学数学科学院的硕士,王老师对于数学非常热爱,所以即便是到中专学校当老师,也一直没落下数学方面的功夫,始终延续着数学研究。王老师之前两年也都参加了阿里数学竞赛。分别取得了166名,432名的成绩。
但这还没完,大家再去查王老师的履历,发现王老师的师承也不普通,王闰秋师从卢殿臣教授。卢殿臣教授是江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数学刊物上发表过50余篇论文,包括SCI检索8篇~
很多人觉得姜萍的故事无法想象,一个17岁少女靠自己研究能比过一堆世界名校,不是的,从卢殿臣教授再到王闰秋老师,这一条线下来其实是非常踏实的一条学院派数学根基。中专学校里出现数学天才很不可思议,但其实中专学校里有一个师从数学教授,常年参加数学竞赛的数学老师,这同样不可思议。
玄幻小说的剧情是根骨极佳的主角捡到一枚戒指,里面刚好有一个神通广大的神秘老爷爷,而在现实世界,有数学天分的姜萍,恰好就在中专学校里遇到了名门出身热心数学的老师王闰秋~
遇到有天赋的学生真想学的时候,这个“老爷爷”是真的可以提供非常高层面的数学指引的。所以不科学的故事背后,其实反而是讲科学的。不是野路子就能弄到世界赛12,而是天赋加汗水再加上科学的学习方式。但是,问题就在这里了,从学生角度来说,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好的一件事。
可如果反向来看呢?
你会发现这不就是这两年大家广泛吐槽的哈佛博士去卷教师编制现象吗?
当年深圳中学教师录取名单出来,一堆哈佛耶鲁斯坦福的时候,许多人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北大清华哈佛的高材生,不去互联网大厂研发高新科技,而跑去中小学卷编制,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人才浪费的。
可现在来看,如果没有王老师这个数学硕士跑去中专当老师,姜萍这样的天才学生能不能被发现,能不能最大化的挖掘出潜力,显然是要打一个问号的。如果只是一个普通的数学老师,知识范畴仅限高考数学,能不能高屋建瓴的提供数学指引,能不能在偏微分等问题上提供帮助,乃至依据姜萍学习水平推荐对应课本呢?这些都是很难想象的。所以你看,很多事情是多面化的。当大家讨论教育问题,讨论学生发展的时候,往往会期待现实世界如同当年的美国鸡汤一样,随便一个学校里都有来自哈佛斯坦福的教授,当学生展现天赋的时候,这些大隐隐于市的老爷爷们立刻就能提供世界级的学科教学指引,最大化挖掘学生天赋。但当大家讨论就业问题的时候呢?大家往往又很难接受清北哈佛的高材生,好不容易都读到博士了,最后却去普通学校当一个老师。既然是清北哈佛的高材生,那么理所应当要去研究造火箭,哪怕不造火箭,也应该去华为这种超级科技公司研究芯片,你说去了字节研究算法,大家都会感叹一句屈才了~但事实是如果没有后者,前者也不可能出现,想要前者,那就必然要接受后者。如果没有大量高学历人才涌入基层教师岗位,你们想象的天才学生都能得到高水平老师指引就只能是想象。只有大量高学历人才进入基层教师岗位,曾经鸡汤文理出现的,学生一展现天赋,老师立刻能提供近乎无上限的专业指引这种故事,才可能成为现实。那些美好的故事,动人的鸡汤背后,从始至终都是需要代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