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高材生因痴迷数学惨遭退学, 苦心钻研30年无果, 现靠400元低保生活

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主角,在我们小的时候,身边的人都围绕着自己,让自己感觉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这个世界上少了自己就会变得一团糟,长大后才明白,其实我们都是普通人。这位高材生却一直沉迷于自己的世界中,最后毁了自己的人生。

他就是刘汉清,出身贫苦,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希望他能多读点书,将来找份好工作,所幸刘汉清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得老师的喜爱。1980年,刘汉清以389.5的高分被哈工大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录取。

当时的大学生非常稀少,所以能考上大学,是一份至高无上的荣耀,整个村子都觉得非常风光,在他上学那天,敲锣打鼓放鞭炮将他送走,刘汉清也因此被称为“天才”。大家都觉得刘汉清之后前途无量,以后肯定会有大出息,但之后的事又有谁能说得准呢?

大三时,刘汉清偶然看到了《哥德巴赫猜想》这篇文章,对他的触动很大,尤其是陈景润。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发表了“1+2”详细证明,被公认是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的重大贡献。刘汉清觉得陈景润能研究出来,他也可以,于是他一头扎进了“数论”中,每天专心研究,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连饭都不吃。

他越研究就越觉得这其中奥妙无穷,而且坚信,自己做的一定要比陈景润好,因此荒废了学业,导致成绩不断下滑。老师劝他,如果想要研究,可以等到毕业,但现在是好好学习的时候,可是刘汉清无法放下,他觉得学业固然重要,但是他的兴趣更加重要。

在大四的期末考试上,刘汉清多项科目挂科,无法拿到毕业证,只能退学,谁会相信曾经的天之骄子,会连大学毕业证都拿不到。因为没有毕业证找不到工作,所以他回到了家乡,回去后他依旧痴迷于数学,每天什么也不做,全靠爸妈养活,村里人对他议论纷纷,都说他好吃懒做,不务正业,这么大了还让父母养活,但是他也是研究出了一些成果的。

1989年,刘汉清写了15页纸的论文,并委托高中同学将他的论文翻译成英文,上传到网络。这引起了一位数学家的兴趣,说是可以交流交流,刘汉清仿佛看到了希望,但是后来这位数学家便失去了消息。1990年,刘汉清又找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潘承彪。

潘承彪对他有偏见,觉得他不可能研究出来什么成果,所以随便翻了几页之后,发现有几个问题有些问题,对他说,这个地方未经证明,之后便扬长而去。刘汉清觉得潘承彪不理解他,这个地方根本就不用证明。大家都认为,刘汉清研究不出来什么,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刘汉清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有成家,也没有工作,父母觉得他开心就好,并未给他施加压力。最后还是村里的人看不下去,给他办了低保,每个月有400块钱的收入。虽然因为研究数学惨遭退学,又因为没有文凭找不到工作,钻研了30年也没有结果,但是他表示,不会放弃,自己一定可以的。坚持是好事,但不应该不顾及父母和自己的人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