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蕾
本周日,上海考生可以查高考分数了,这之后,就是填志愿阶段。“避开天坑专业”“考得好不如志愿填得好”等说法,让不少考生和家长心生焦虑;“张雪峰2026年志愿填报服务已售罄”“售价近2万元的志愿填报课靠抢”等话题也登上了热搜。
今年,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首次推出“阳光志愿”信息服务系统,于6月17日上线,向考生提供免费的志愿填报服务。“阳光志愿”是否能缓解考生的“志愿焦虑”?记者采访了相关教育专家。
免费向千万考生开放
早在高考到来之前,张雪峰旗下的志愿填报App“峰学蔚来”就推出高考志愿填报服务,包括售价为15999元的峰学志愿圆梦卡、8999元的峰学志愿梦想卡等产品。其工作室“峰学蔚来”称,已有3000多位学员,其中六成为非高三学生,甚至还有很多初中生;2025—2026年新一批名额会在8月开放,届时需要到App等待放号。对此,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指出,这很可能是一种“饥饿营销”的手段。这种把教育服务当成一门生意,利用家长的焦虑,把家长当“韭菜”收割的做法,会误导学生和家长,危害很大。
教育部今年推出“阳光志愿”,平台集成海量数据,详尽的专业库、院校库、就业前景等,免费向千万考生开放使用。同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职业心理测评,帮助考生更好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倾向。
记者登录“阳光志愿”平台发现,系统提供丰富的院校库、就业前景等数据,为填报志愿提供多元参考信息,帮助考生“选大学,选专业”。同时,该系统还能提供个性定制的志愿推荐,依据往年录取情况,根据考生高考成绩(位次),按照“冲稳保”的填报原则,结合心理测评结果,个性化生成志愿参考建议,展示录取情况、专业满意度、就业去向等全方位数据。
之所以会出现天价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服务,归根结底是因为职业生涯教育和升学规划的服务做得不够。樊秀娣指出,按照2014年启动的高考改革要求,高中学校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与选科指导,引导学生在高一时就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与未来职业兴趣,确定初步的升学目标,包括报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根据这一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然而,不少学校并没有对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教育与指导,而只是告诉学生怎么按照分数来选科。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大学、专业时,很多学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专业感兴趣。对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部分考生和家长没有自己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能明确回答可报什么专业、不能报什么专业、哪些专业是“坑”的“网红名师”便受到不少家长的追捧。
“其实,填报志愿的过程正是学生挖掘自身、了解学校、探索专业的思考过程。而这种分析能力、思辨能力,也是大学生面对今后发展需要具备的能力。”樊秀娣认为,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要坚持的首先是兴趣原则,其次是能力原则,最后就是要一体化考虑学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前景,不能只看眼前。
多角度了解学校了解专业
新开通的高考志愿平台,不仅提供了覆盖全国2800多所招生高校的院校库,还有来源于500多万在校学生实名网络投票的院校综合满意度信息,包括费用、食宿条件、业余生活、学校环境等信息。“这些其实也是学生在了解学校、专业时需要考虑的因素。”除了拥有庞大的数据库,“阳光志愿”将学校介绍、专业介绍、职业前景等信息统统汇总,同时,该系统能够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职业心理测评。据悉,教育部邀请了国内权威心理专家研发相关职业测评工具,从兴趣、价值观、人格、学科倾向综合四个维度,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倾向。
樊秀娣补充强调,“阳光志愿”提供了一个多角度了解自身、了解学校、了解专业的方法。但也不能完全依靠这一平台的建议,比如不能片面追求大学名气,也不能光看专业名称,还要看课程设置、产学研合作基地等。考生经过自己探索、思考之后筛选出来的才是符合自己能力实际情况,也符合自己职业理想、人生发展规划的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