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中经评论: 中专生逆袭折射成才多样选择

这两天,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个叫姜萍的女孩刷屏了。据媒体报道,这名服装设计专业的中专学生,自学两年高数,居然以排名第12位的成绩,力压来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数学高手和563支AI团队,闯入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在对姜萍天赋与毅力的赞叹声中,也不乏惋惜的声音,遗憾她未能踏上一条更优的求学之路。

志愿填报信息是考生和家长的刚需。每年高考志愿填报前夕,教育部都会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各地各高校为考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志愿填报指导服务。同时,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对个人或校外培训机构咨询服务的监管,严肃查处收取高价费用、价格欺诈及虚假宣传等问题。

监管有成效,但并不能从源头解决问题。近期有机构发布的一项关于“高考过来人”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希望重新选择高考志愿;志愿填报仍然是考生和家长最焦虑的问题;当时主要决策依据是填报手册(63%)、教育系统官网(54%)、学校老师(48%)、招生平台(39%)、志愿填报机构(22%)等渠道。写满了遗憾的数据,说明多数考生希望得到更多权威且个性化的指导,也表明志愿填报咨询大有市场。

企查查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1年,我国高考志愿相关企业注册量基本以30%至90%的增速逐年增加,今年前5个月注册的企业数量同比增加23.5%。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9.5亿元,近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这个快速增长的行业下一步如何规范发展,可能也会成为一个问题。

就读中专和高职只是选择了另一条求学路。我国中职和高职学生的就业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输送了成千上万的技术能手,很多人还成长为大国工匠。不可否认的是,在十来岁的年纪,许多学生和他们的家庭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大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和视野,也不了解升学路上的各种门道。尽管来自市场机构的服务填补了信息差,不同程度地满足了需求。但大量事实表明,学校更应担负起提供普惠的、更有实效的志愿填报公共服务。

特别是随着职高、普高“五五分流”政策落地,中考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在初中阶段,除了传统的知识教育,应该考虑前移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学生资助等各项公共服务,不能只让学生和家长“自负全责”。同时也应开辟多元化的人才培养、选拔途径,比如提升职业教育含金量,畅通职教高考、专升本等渠道,举办企业大赛、技能大赛,不埋没任何一个有才华的孩子。也许这就是姜萍故事折射出的社会价值吧。(本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