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90后的中考, 估分比考试紧张! 15年后, 要为自家娃操心教育了 #我们的中考

升学宝

当年的90后,又称“新新人类”,被认为是有个性、独立的年轻人;而现在,90后逐渐步入30岁门槛,有的成了新一代父母,升学教育的接力棒传到了下一代手中。

“以前提到中高考,会回想自己当年考试,现在可能想的是,自己孩子以后也是考生中的一员。”94年出生的李妍(化名),今年刚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6月到来的考试季,让这位90后新手妈妈生出许多感慨:“教室上课的画面还在眼前,一转眼,我要为自己的孩子操心上学考试了。”

那年中考

估分填志愿比考试紧张

李妍2009年参加绍兴中考,坐在记者对面的她,掐指一算,笑着说:“没想到,中考已经是15年前的事。好多细节已经回想不起来,就连具体中考分数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总体考得还不错。我还问了一圈当年的初中同学,大家回忆半天,都记不起当年作文题。”

李妍印象最深的反而是中考结束的第二天。“我们当时是先估分填志愿,再出分等待录取。所以中考完还没到松一口气的时候,估分准确度尤为关键。”李妍回忆,当时她自我感觉发挥不错,但第二天回学校对答案,心情还是很忐忑,怀疑自己判断失误,“刚开始都不敢看答案纸,飞速瞄一眼,发现不少能对上,慢慢有底气了,越对越有信心。”

最后,李妍估出一个挺不错的分数,“事实上,我估得还挺准的,各科分数出来都算均衡。当年分数线普遍也涨了,我们班整体考得都比较好。”

估完分就要填志愿,班主任会在一旁给每个学生把关,李妍也跟其他同学讨论对比。“我当时在初中实验班,算中游水平,班里同学的志愿,基本都是当地重高。”李妍当时目标是当地有名的春晖中学,毫不犹豫将梦校填在志愿表第一位,最终也顺利被录取。

“我记得填完志愿走出校门,好几所高中在初中门口摆摊,问学生们的估分,到那时我才觉得中考总算告一段落。”中考结束,李妍第一次跟几个初中同学组织去上海玩。按现在的说法,算是“毕业旅行”。

“第一天出发后,所有人的爸妈都很紧张,每家都打了好几通电话,但后来也就放心了。”李妍说,“这是我们第一次出远门,也是第一次远离大人,和同学在上海虽然只有短短两天,却是很难忘的回忆。”

02

毕业15年

关系最好的还是初中同学

15年过去,李妍交友圈里最要好的,还是那群初中同学。“初中刚褪去稚气,想法比较纯粹,第一次为共同目标并肩努力,即使后来读高中、大学,到现在工作、成家,还是会互相来往。”

李妍之前回上虞老家收拾屋子,翻出不少初中时的物件,现在看充满了年代感。“同学录里的寄语,各种花体的“一帆风顺”“万事如意”;还有同桌、前后桌上课偷传的小纸条,也找到了好几张。”李妍突然发现,现在关系好的老同学,都是读书时传纸条传得起劲的那几个。

初中时曾流行写博客,李妍每周更一篇,和同学互相“踩踩”。当时郭敬明、韩寒的小说在90后学生群体中很畅销,李妍也受他们影响,初中作文写得不错,喜欢写抒情类的散文,有一次还拿过满分作文。“但让我现在回想写过些什么,完全记不得了,就连博客密码都忘了。”

初中毕业后,李妍和同学约着一起回母校看望老师。“初中班主任很负责、很操心,每天从早自习陪到晚自习;科学老师很幽默,会带我们做各种实验;数学老师逻辑思维严谨,我也是在他的激发下,对数学产生兴趣,从一开始跟不上,到后来数学变成优势科目,包括后来高中选择理科,也有部分是受初中数学老师的影响。”

重回母校,李妍注意到,学校毕业后有过翻新,还造了新大楼,各类设施提升。“我们念书时,教室里还是吊扇,夏天特别热。但是初三那年,有乡贤出资在教学楼里装上了空调,所以我们当年很幸运,开着空调完成了中考。”

一转眼,当年的初中生开始成家立业。同学间聊天话题,也从初中回忆、学校八卦,慢慢变成工作和家庭生活。像李妍今年刚生孩子,也都是向她们讨教育儿经验。

03

双胞胎女儿出生

教育接力棒交给下一代

高中毕业后,李妍考入浙江工商大学,在大学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两人经过校园恋情、爱情长跑,在三年前结婚领证。今年4月,李妍刚生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双倍的甜蜜,也有着双倍压力。

“对付两个娃确实忙不过来,一个哭完另一个哭,此起彼伏。”李妍说,作为新手爸妈,他们很早就规划起了未来教育,“当时选择定居杭州,就是考虑到杭州教育资源更丰富。但同时,竞争也更激烈。”

李妍就职于杭州一家国企,孩子还没出生,就提前感受到了同辈压力。“许多同事的子女很出色,不是成绩好,就是有特长。同事们的孩子上私立幼儿园和小学,问我要不要上。我说几万块一学期的学费,我家双胞胎还要出双倍,压力还是很大的。”

在李妍看来,他们这一代升学途径通畅,父母对教育全力支持,但很少去考虑更长远的发展。“大家一门心思念书,除了中考、高考,对更往后的未来其实没什么概念。包括我当时高考填志愿,看着周围人都是懵懵懂懂填的。”

教育的接力棒从90后传到了下一代手中。李妍认为,至少她的女儿们未来会有充分认知和选择空间。

怀着孩子时,李妍夫妻俩也会畅想,两个女儿未来学习成长会是怎样?“孩子爸爸是望女成凤,但我个人对她们的基本要求是考上大学。”李妍说,“学习读书,并不能百分百决定未来。中考是平台准入的门槛,对后续人生最大的作用,就是考上一所怎样的高中,再进入怎样的大学。”

“我对孩子教育最大的希望,就是能提供更多发挥空间,但每个阶段也要思考怎么去培养,让她们找到兴趣所在,开阔知识和眼界。”李妍坦言,“读书是她们的助力,可以让她们未来有得选,找到一份适合喜欢的工作,不一定要有多高大上,也不一定要赚很多,只要能开心幸福就足够了。”

文:戴欣怡

编辑/制作:沈蒙和戴欣怡

监制:王慧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