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谈及高考,内心总觉得动容,因为关乎着未来命运的走向。
落脚学子自身即志愿填报,每一个决定都充满了无限可能,但背后同样伴随着未知风险。
与其说这是一次选择,倒不如说是一场下注,毕竟直接影响了人生后半程。
时代在变行业亦在变,许多领域早已趋于饱和,那就不再是就业市场“金矿”。
对于师生家长们而言,则需要提前深入了解,避开表面光鲜、其实风险重重的学科。
尤其是即将提到的5种,盲目决策很可能成为“炮灰”,第三个还被称为“铁饭碗”。
01.法学
作为公平与正义梦想的化身,吸引了无数学子进行填报。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教育机构同样察觉到市场,先后申请开设了“法学专业”。
初衷无可否认,但市场从来都是恒定,毕业生数量年复一年增多,饱和程度随之加剧。
从业多年来,据我了解的相关数据,每年法学毕业生超30万。
不过岗位专业性很强,想要从业必须通过司法考试,奈何通过率仅有10%。
怎么办?看到这里想必各位都有了杆秤儿,而且大多单位招生都是研究生起步。
包括前段时间和一位学生聊天,孩子告诉我现在行业不同以往,基本上“硕士”才是敲门砖。
你本科毕业能力再出色,对不起没有竞争资格,这……
02.学前教育
这里可能说得太过局限,其实针对整个“师范大类”。
相信大部分填报的孩子,可能都有“三尺讲台梦”,殊不知现实比理想复杂得多。
记得在之前文章中,曾和大家聊过一个数据:
2012年教师资考试人数17万,2022年增加到了1100多万人。
我认可毕业生们心怀热情,但高质量就业机会凤毛麟角,尤其是“地方教师编制考试”。
一个岗位可能几百人报考,如果考不上只有去私立,甚至转向其它行业工作。
辛辛苦苦学了四年,到头来却如此结局,这不证实了“炮灰”说法?
03.临床医学
一眼看去满是心不动,身穿白大褂、手持手术刀、救死扶伤、悬壶济世……
随着时间推移和经验累积,将会有越来越多患者慕名问诊,难怪会被称为“真正铁饭碗”。
但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一句话: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看似在调侃,实则有深意,包括张雪峰老师也曾多次提及。
毕业生想要站稳脚跟绝非易事,尤其是“教育周期极长”,本科五年、硕士三年、博士、规培……
可能有人会问,我为什么非要考研读博?市场早已将其定义为“刚需”。
细数地方三甲医院招聘,哪一个不是博士起步?
你平时能力再出色,但也得有“硬基础”,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选择时还是慎之又慎。
0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宠儿,涵盖编程语言、算法模型、前沿应用等,整个职业道路几乎一片光明。
奈何随着技术飞速迭代,这条被视为“金矿”的道路,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首先基础岗位饱和,过去只要掌握一门技能,就能成为“合格程序员”,并且薪资待遇高居不下。
单你能想到别人同样能想到,越来越多毕业生开始涌入,所谓的“红利”也渐渐消失。
其次行业发展迅猛,所有企业都在追求高效,人才要求开始变得高端化、多元化。
对于毕业生来讲,需要终身去学习,过程中稍有懈怠,很可能就被淘汰。
我从来不否认领域前景,但无尽的可能背后,也伴随着巨大竞争,学子们填报时务必慎重。
05.会计学
毫不夸张地讲一句,这是从业多年来,填报较多的“第二专业”,仅次于计算机大类。
很多家长更是视为“硬性标准”,不管前往哪所大学、哪座城市,只要会计学是王牌就够了。
但各位需要意识到,当今世界正在信息化,整个行业自然会随之变革。
尤其是人工智能出现,许多基础性会计工作,渐渐被简化和系统化,还能有效降低“错误率”。
如此看来,只会压缩“从业者空间”,毕竟传统会计职业路径已经被打破。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会计学本科毕业生高达48万人,上哪里提供这么多岗位?
双重压力下,失业似乎成了“意料之中”。
写在最后
细说上述五个专业,市场饱和是必然,这也提醒学子家长,谨慎规划未来道路。
梦想和现实之间,始终处于“较量”状态,我们作为当事人,请理性理性再理性。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