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实施关爱教育, 着眼青年教师的最近发展区, 强调专业成长

横港小学地处美丽的长江之畔,滚滚江水见证着她的发展足迹。学校有着悠久的历史,古朴厚重的人文素养一代一代地传承,如今在社会的高速发展下,因地区经济的差异,加之人们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伴随着教师的频繁调动而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则出现了“结构断层”和“青训基地”现象,“关爱教育”思想由此萌发。

古来就有“跳一跳、摘果子”的优秀经验,实践证明,只有针对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才能有效地激励学有所成。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我们旨在尝试,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领域植入“最近发展”理论,明确教师现有的发展水平(即独立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把那些尚处在形成状态或者可能达到预期的素养定格为“最近发展”目标,在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下,通过自我研修、反思、巩固来实现“最近发展”到“现有能力”的循环。

一、学校及师资状况

学校位居城乡结合部,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学区内留守、单亲家庭较多,平添了教育的难度。学校现有7个教学班,教职工23人,其中30岁以下的共计16名,占69.5%。更值得关注的他们的教龄基本都在5年以内。有鉴于此,我们倡导“让关爱教育的阳光洒满每个师生的心灵”,在规划学校发展时则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首要任务,尤其把提升青年教师的专业素质作为和谐发展切入点,倾力关注他们的成长。

二、教师发展规划

1、社会形态

三个角色意识:教师与家长;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

关爱准则:办家长满意的教育;令大家满意的伙伴;做同事满意的领导。从小事做起,从低层次做起,在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明白哪些不该做,哪些事该做好。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的状况,在家庭生活中遇到困难,要给予帮助和鼓励,体现教育者的真诚和热情。其次是教师之间互相宽容、尊重、学习,赏识别人的优点,懂得全面、公正的评价他人,识大体顾大局。最后是从生活开启关爱,合理利用有限财力,筹建教工食堂解决中餐问题、倾听教师的心声以及关注他们的家庭生活等,以解决后顾无忧;于工作体现关爱,业务上支持和尊重,心理上体察和疏导;用成长升华关爱,努力为每位教师搭建平台,综合培养各类教师,而不是功利性地只培养几个名师,让他们与学校共发展。

2、成就动机

三个服务意识:为学生成长服务;为学校发展服务;为人生幸福服务。

关注教师发展诉求的核心价值观,引领教师树立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以及关爱自己的服务意识。在教育实践中自省:最喜欢或讨厌学生做什么?最关注的事情是什么?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在意识碰撞中感悟:我为学生的成长做了什么?我为学校的发展尽力了吗?我在追求教育幸福中是否快乐?在体会中坚定:教师必须增强爱的能力,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思想上爱学生,情感上贴近他们的心灵;树立“家”的意识,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兄弟姐妹互为一体,一荣俱荣,同心同德为学校的发展谋略;而后水到渠成,是个体的进步,是幸福的笼罩,就有了快乐的生活。

3、发展愿景

三个年轮意识:一年成功(入门);三年成才(胜任);五年成名(拔萃)。

因为教师流动机制,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留给学校培养的时间较为短暂,现时就有五年刚到即已调离本校,所以我们惟有加大培养力度,缩短成长周期。教师拟定个人发展规划,然后对照目标加以实施和督查,要求“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力图“一年入门,三年胜任”。典型案例如赵强、李娟老师,五年内学有所成,2009年在区教育局组织的教学比赛中分获语文、数学学科一等奖,赵强老师随后参加市级比赛再获一等奖,调动岗位后参加全国比赛亦获二等奖的佳绩。

三、校本教研方案

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校本研修、考核激励等教研方案,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学校对教师理论学习情况予以汇总、评估。教师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1、专家引领

采用“请进来,走出去”两个方向进行专家引领。请进来,即学校聘请名师、教研员、专家学者到学校作具体指导,或定期组织观看专家录像,及时引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近期我们相继邀请市学科带头人朱建华、张骋、芮良敏等专家来校举行专题讲座,帮助青年教师加强理论认知,指导教育实践。走出去,即让教师外出观摩学习,我们筹措经费(约占学校年办公经费的20%以上)组织青年教师每年至少一次聆听专家授课或讲座,以汲取营养,开阔视野,从而提升教育教学素质。同时,凡外出学习的教师返校后,必须组织一次全校性或本教研组内的教研课、专题演讲,向其他教师汇报外出学习的心得。

在区教育局的帮助下,我们利用区域性的教育资源,开展经常性的“专家视导”、“名师带教”、“师徒结对”活动,市、区教研室也关注着青年教师的成长,经常深入或安排各学科专家指导教研活动,在校园里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如吴福雷、何立松、汪建文等教研员的亲临指导,还有陆常波、夏薇、李静、吴泓漪、涂进、施旗等学科名师参与下的教学研讨。

2、同伴互助

首先是对话。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相互启发,互相提高。学校组织教师围绕课改等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的交流活动。其次是协作。教师共同承担责任,群策群力,完成教学教研任务。每月各教研组至少开展1次课改研讨课,课前由备课组共同研究、设计,推出一堂高质量的课,课后共同评课、反思,不断探求教学规律,克服不足之处。根据教师的岗位职责,每学期上研究课不少于3节,听评课不少于15节。最后是帮助。要充分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定期举行辅导交流活动,对新教师指导帮扶,每学期不少于2次,并且建立结对帮扶档案,学校有督查记录。

师资队伍的整体年轻,导致在“传、帮、带”这个层面略显薄弱,为了将团队效益发挥到极致,我们坚信再小的力量汇聚在一起也能爆发,在工作上推行“五爱”教育,即用爱的目光注视;用爱的微笑面对;用爱的语言激励;用爱的渴望调动;用爱的细节感染。尽管青年教师在经验上可能存在不足,但他们却有着蓬勃的生机、昂扬的斗志以及洋溢的热情,因此,我们的团队始终保持着不断前进的态势。

3、自我反思

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引导教师自觉学习教学新理念,把自我反思变成教师不断改善自己教学行为的良好习惯。

学校在谋划教师个人专业发展时,倡导“五多”方案:多读(教育理论)、多看(教学课例)、多听(课堂实录)、多写(反思建构)、多做(教学实践)。具体落实为“五个一”活动计划:每天撰写一份课后反思、每周听评一节教学研讨课、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或论文、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并有读后感、每学年作一次学术报告或主持教学研讨。学校筹建和开通教研博客与教科研论坛,从而搭设教学资源库和形成“教师成长电子档案”,以供集粹个人发展纪录,构建“展示-反思-成长”的平台。

四、关爱教育愿景

1、最近发展的思路

在外部的支持引领下,通过自身改变完善,我们寻求教师“最近发展区”的最大可能,以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育知识、提升综合素养为目标,积极构建“成长是快乐”的发展愿景,让教师能“跳一跳,摘果子”,直至教师文化转型、思维方式突破、价值取向转换或者概念重建,实现教师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向成熟。

2、持续发展的目标

教师的“三种”学会:关爱生命,学会生存;关爱集体,学会合作;关爱社会,学会奉献。学生的“五心”关爱:诚心、细心、耐心、信心、恒心。

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丰富关爱教育的内容,如关爱生命,要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也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责,做到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等,成为一个身体强壮、心理健康、品质高尚的社会人。以“博爱”思想贯穿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始终,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协调自身与学校的和谐发展,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