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18年前他偷走高考试卷, 熟记题目后参加考试, 看到考题后崩溃了

古代为了选拔人才为君王所用,各种制度层出不穷,从先秦的选士、养士到汉朝时期的察举,再到九品中正制,皇帝们可谓是费劲了一番心思。但自隋朝开始,隋炀帝杨广首创科举制,这一影响了后世亿万百姓受教育情况的人才选拔制度就此诞生了出来。

但只要是考试,那就会有人为了利益而作弊。不过,古代对于作弊的打击力度相当之大,所有人都是十几年寒窗苦读,想要“一举成名天下知”,但倘若一旦被卷进作弊案,一切便付诸东流了。

宋朝时期的六如居士唐伯虎曾经是年少成名的大才子,自小饱读诗书,15岁府试第一,28岁乡试第一,声震京城。1499年,唐伯虎参加会试前,各路风流才俊皆来拜会,就等着揭榜那一天在状元那一栏看唐伯虎的名字。结果,唐伯虎锋芒过盛,遭人陷害。

其友人徐经被捕下狱,在严刑逼供之下交代自己曾经看过科考的试卷,也给第一名的唐伯虎看过题,此后两人都获罪入狱。不管这是不是一场千古冤案,但从此徐家衰败,唐伯虎的家也妻离子散,沉沦写诗作画,生活穷困,却是事实。

由此也可知,但凡古人的身上有“作弊”这个污点,不仅一生前程被毁,再昌盛的家族也会遭受重创。近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祖父与父亲也是因为贿赂考官一事案发,被捕入狱,周家因此败落。

不过,如今的高考与往昔的科举还是有所不同,不仅所考察的内容不一样,考试和教育的目的也完全不同。同样是考试,但高考却不仅仅是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也是为了提高人们的学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培养对社会和平发展和国家建设有用的人才。

但是,有些人却对高考产生了曲解,将分数当成了决定命运的工具。还有人在急功近利之心的驱使下走上了歪路,利用各种手段进行作弊,甚至是去偷高考试卷,妄图通过记下答案拿到高分。

此事就发生在2003年的四川高考场上,而这个胆大包天前去偷高考卷的学生便是杨博。杨博平时的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他因为压力过大,无心复习,为了保证自己的成绩稳妥,他才心生妄念。

杨博很早就盘算好了偷试卷的事情,他了解到了运输高考卷的日期,以及高考试卷的存放地点。在6月4号的时候,杨博便开始偷偷踩点试卷存放地。5日凌晨,他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地溜了进去,偷拿了一套所有科目的试卷。

回去后,杨博将这套试卷全都认认真真做了一遍,并把每道题的答案都背了下来。然而,他小看了高考试卷的监管力度,高考试卷少了一套的事情很快就被工作人员发现,此时被紧急报备了上去,警察局等相关部门已经扎进时间调查。

另外,只要一份高考试卷的数量不对,那么这一套试卷都会作废,启用另一套备用卷。所以,当杨博打开考试卷后,傻了眼,那压根就不是他前几天偷的那一套,他只能硬着头皮作答。

当年的这套备用卷可比作废的前一套要难得多,可以说当年的四川考生都被他的这一举动给害惨了,大多数学生发挥失常,考分较低,还有些学生在看到这套难度颇大的试卷后,直接崩溃,丧失了考大学的信心。

不得不说,杨博的心理素质相当不错,作为理科生,他考上了515分高分,比一本录取分数线高了27分,完全可以上一个好大学。但是警方很快就查到了他,杨博也因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他的高考成绩就此作废,还被判处了7年有期徒刑,本该是在大学畅游在知识海洋中的他只能以铁窗为伴,青春也就此消逝。最后,杨博因表现良好,提前13个月出狱。虽说二十多岁的他还可以从头再来,但身上背负有如此污名,他也不敢再踏入校园,只能选择打工,为生活所累,他的父母也因此受了不少苦。受教育的意义到底是什么?通过杨博的事情,或许大家能有所体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