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中考还有33天!
这届中考生已经开始填报志愿!
本来并不很难的事,能考上高中的,根据平时成绩,能挨上哪所高中录取线,就依次从高往低填;不能考上高中的,同样的道理选择能对得上的中职学校。
可是,因为提前批里有所次重点高中有条规定:只录取第一志愿!把成绩排在上游的考生和家长难过了,他们陷入无限纠结中:到底填报哪所重点高中?
也许有人会说,在只有50%升学率的中考中,能考上高中就很不错了,至于选哪所重点高中,也不必太伤神,好歹比普通高中强多了!
话不是这样说的,谁有机会上最好的高中,也不愿意屈就次重点,毕竟两所高中的教学质量、高考升学率、教育资源、生源等,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按照以前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平时成绩界于最好的高中和次重点高中的录取分数线之间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会采用冒险的方式,第一志愿填最好的,第二志愿填次好的,这样“进可攻退可守”。
如果考场上超常发挥,才上最好的高中,就没有丝毫悬念了;退一步讲,万一中考发挥不咋地,稍次一些的重点高中还是能保住的。
可是,次重点高中有“只录取第一志愿”的规定,这就相当于断了一部分优等生的后路。若想稳妥一点,就乖乖地把次重点高中当第一志愿。 否则,要是押宝最好的高中考上了,就万事大吉;若是失败,只能滑到普通高中去。
隔壁老王家的儿子就是遇到这样艰难抉择,老王四处打听了一下,那些坚定报考最好高中的考生,令他惊讶的是,他们几乎无一例外都有在课外辅导班补课。
向其中几个家长了解到,由于公立学校都没有晚自习,自从孩子上初一,晚上都到辅导机构去写作业,周末也奔波在培训班补课。而自己的孩子,晚上自个儿在家学习,至于学习效率全靠他自觉,周末也没有补课。
借了一些辅导班的试卷一看,难怪他们有底气报考最好的高中,因为那些题型全是中考押题,所谓熟能生巧,刷题多了,中考遇到类似的题就得心应手了,而学校的测试相对来说,还是以基础题为主,偶尔来点综合类题目,孩子就叫苦连天吃不消。
也难怪,随着教育减负进一步推进,不仅教材简化了,知识点简单了,中小学生在校时间也缩短了,就连家庭作业量也被限制了。有些家长以为孩子确实可以学得轻松一些,就如老王这样的家长,给了孩子很大的自由,课后时间基本上由孩子自由安排。
可另有大量的家长,把孩子的课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每天奔波在各大培训机构之间,忙得不亦乐乎。
确实有不少家长对老师有偿补课,很是反感,但有的老师很明确地说:你不让孩子来补课,我培养大量的竞争对手,让你的孩子输得找不到南北!
难怪现在教育,中小学生越减负越辛苦,家长越焦虑。
前些时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的一段“宁愿孩子回到应试教育时代”的演讲,正击中无数家长的内心。
素质教育的到来,看起来对孩子很友善,也非常美好,校内教育减负了,作业量减少了,老师也不敢对孩子管得太严厉了,标准化教育权重也减轻了。
但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结业考试与普高招生考试合二为一的中考面前,优胜劣汰的选拔机制却还在,如果想在升学路上走得更远些,有高中读,然后考大学,谁真的教育减负,谁就很可能“阵亡”在中考考场上。
隔壁老王还算是幸运的,摊上了一个有读书天赋的儿子,在同学们都补课的情况下,还不输得太惨,至少还有稍次一点的重点高中保底。只要进入高中,谁优谁劣,还不一定呢!说不定后来者居上,没有补课的孩子学习能力更强。
但很多被中考刷下的孩子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只能被强制分流去中职教育。如果他们在初中三年,把在课堂里减掉的部分,花200元一小时、600元一小时、2000元一小时的补课费,在补习班里超额补回来,很有可能就不会被中考淘汰了。
这样的教育减负有什么意义?就是把相信了“减负”的学生先淘汰一批吗?
有人说,如今的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划分阶层的。此话不假,特别是义务教育,有些家长认为把课堂上学校里的知识学好了,在升学的路上就高枕无忧了。
其实,在应试教育的中考、高考中,谁得到的优质教育资源越多,谁被全方面培养打造了,谁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多了,谁刷的题最接近中高考题了,谁都最有可能胜出。
教育减负看似很完美,实际上学生的负担并没有降低,反而是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加重了;有人骂学校老师越来越轻松,其实老师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反而如学生和家长一样越来越重,因为非教学工作也在此消彼长中。
储殷教授“宁愿自己的孩子回到应试教育的时代”,看上去显得非主流,其实是对当下教育的精辟总结。
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标准化的知识体系带来的是目标明确的学习方向,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每位学生至少知道自己需要去做些什么。
在应试教育下的中考高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冲着考试义无反顾地努力。
可如今的教育呢?有着极好公共教育资源的学校,却不断地削减教育责任,让道给校外的培训机构,不仅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更主要的是给学生加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