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鸡头”与“凤尾”的选择, 中考志愿如何填? 把握一个原则就对了

在只有50%中考生才有高中读的今天,人们普遍关注的是如何选择一所高考升学率高的高中学校。其实,对于上不了高中的50%中考生,也同样要面临如何填报中考志愿的难题。

在谈填报中考志愿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一下中考形势以及升学录取原则。

先说中考形势,众所周知,当下教育变得越来越难,学龄期孩子虽然校内教育仿佛变轻松了一些,但校外教育任务加重翻倍,特别是中小学生,本该每天保持充足睡眠有利于身心健康,但他们基本都是早上6:30不到就起床,晚上11:30还没有上床睡觉的初中生比比皆是。特别是中考前的九年级学生,马上面临分流,一半考生上高中,一半考生去中职。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根本不把中职教育放在眼里,几乎一致地坚定孩子要考上高中,并且是重点高考,才有可能读得到重点大学,哪怕读个一般大学,与中职教育相比,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如今的升学重点,不再是读什么大学,而是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重点高中!在重点高中与普通高中之间如何选择,这就有了“鸡头”和“凤尾”的权衡了。

至于考不上高中那一半考生,还没有到中考,很多家长对孩子已经失望透顶,不得不调整心态接纳孩子的所有,只要健健康康的就别无所求了,至于中考志愿如何填报,闭着眼睛随便写吧,反正中考分数还是一个未知数,再说中职教育也就那样,只要孩子开心就好了。

也就是说中考的严峻形势,对学霸级的考生来说,没有什么好犹豫或难以做选择的,只要一心一意朝着重点高中和重点班奋斗就行了;对于没有希望考上高中的差等生来说,反倒坦荡得多,因为未来已可知就不存在焦虑。最难的就是处于不同高中录取线临界值的那部分同学了。

中考与高考录取有本质区别

中考比高考难多了,不仅体现在升学率高低之别上,如今的高考升学率达到接近89%的比例;而中考升学率只有50%左右,只有在大城市有65%的可能,比如北京、上海。深圳的中考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中考升学率居全国的最低,近几年来公立私立高中录取率总共才约41%。

中考与高考在录取办法上也有本质区别,高考是由大学决定考生是否录取,中考是由计算机按照程序进行录取。考大学时,确实会出现第一志愿学校没考上,第二志愿学校够分也不被录取,甚至第三志愿学校也不录取的情况。中考就根本不同了,第一志愿如果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二志愿够不够,第二志愿再没考上,计算机会看第三志愿够不够……直到被录取为止,只要分数够,相应的志愿学校就一定会录取。因此,中考填报志愿时,有潜力的考生前一二个志愿可选择较理想的重点高中、录取分数稍高于考生平时成绩的学校。这样,可避免考试时超水平发挥,成绩较高,志愿却并不理想而带来的遗憾。但随后的志愿必须实事求是地降下来。

不过,近些年来,由于考高中竞争难度加大,一些有实力的高中明确规定,只看考生的第一志愿,一旦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就不再有希望了,只能滑到更差的高中去当“鸡头”。

当“鸡头”还是“凤尾”,把中考志愿填报变得复杂多了。如果把握住一个原则,其实也不难选择了。

这个原则就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几天前,一位中考生妈妈气急败坏地跑来工作室求助,因为她的儿子坚持中考志愿填报市里排名第二的高中,而她却要坚持拼排名第一的高中,母子俩已经争执很长一段时间了,一向爱当和事佬的丈夫也支持儿子的选择。

妈妈生气的原因是以儿子平时的成绩,考上最好的高中有十拿九稳的把握。她坚信学习环境非常重要,全市最拔尖的中考生都集中在最好高中,这对成绩差些但能进最好高中的中考生来说更有利于提高成绩,常言道:要想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前面有学霸们领着一路向前冲,后面又有全市最好的教育资源,成绩再差的高中生也能被这股强流夹裹向前。

而儿子和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在最好的高中做“凤尾”,虽然学习环境好,但对成绩不好的学生很压抑,容易影响心态、消磨斗志。而去差点学校当“鸡头”会有更大发挥空间,有利于建立自信,也有更多锻炼机会,这些都是以后学生和工作的核心能力。

选对学校很重要

何谓选对学校,在父母眼里,可能优质生源、高升学率、优质教育资源等,就是孩子应该选择的学校;而在考生眼里,更在乎的是适合自己的学校,在喜欢的环境里学习,更容易调动自主学习能动性,也更容易全心全意投入学习,尽管一只鸡很渺小,但五脏六腑俱全,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拥有独立的鸡格。鸡头可以决定一只鸡的生活方式,凤尾不过是高级附庸。

不管“鸡头”还是“凤尾”,只要追求进步,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去奋斗,总会从不好的环境进入更好环境,从“鸡头”变成“凤尾”,也有从“凤尾”变成“鸡头”的可能。

无论是哪种奋斗过程,都要享受进步的喜悦,认清自己的不足,“凤尾”也好,“鸡头”也罢,只要努力活得快乐,然后朝着踮起脚尖能够得着的目标努力,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学习,就不会看着遥遥不及的目标自叹不如,也不会看着别人的出色黯然伤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