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大学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每年的就业季也堪称“只有更难,没有最难”,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一大部分大学生的薪资只有3千到5千块钱。
大学生为何从“香饽饽”沦为社会底层人员?几组数据为你揭秘真相,扎心且现实。
1980年的大学生
让我们回到1980年,1980年全国总人口是9.87亿人,但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是14.7万人。
由此可见,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无异于凤毛麟角,正因为如此稀缺,毕业后都包分配。大学生能够拿到一辈子稳定的铁饭碗,这是无数家庭都梦寐以求的工作。
197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但英语成绩只有33分,宣告失败。1980年第三次参加高考,以英语成绩95分得以进入北京大学。俞敏洪得以从农村一跃到北京,接受全国最好的教育,使得他个人的命运和家庭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82年,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以数学1分的成绩铩羽而归,1983年第二次高考,虽然有所进步,数学考到了19分,但仍旧失败。1984年第三次高考,马云终于考上了杭州师范大学。试想,马云没有杭州师范大学这个文凭,凭他的外貌很难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
我们可以看出,在那个年代若想考取大学,难度是非常之高的,俞敏洪和马云这样的著名企业家都考了三次。假设他们当年没有考上大学,那么现在他们的人生将是不一样的景象。
马云和俞敏洪有很多同学,虽然没有他们出色,但这那个毕业包分配的年代,已经注定起点要高于绝大部分人,大学生就是“香饽饽”。
2021年的大学生
根据教育部预测,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首次突破900万大关,达到909万人,而2022年更将突破1000万人。
我们将当前的毕业生人数与1980年的毕业生人数做对比,足足增长了几十倍,俗话说,物以稀为贵,从1996年以后,大学毕业生便不再毕业包分配,这也就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
有人曾调侃,3000块钱你请不来一个水泥工,请不来一个厨师,请不来一个司机,但你却能够让一堆大学生前来竞聘。
教科书上也曾写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5000块钱的普通岗位,数百名大学生竞相应聘,但年薪30万的高级技工岗位却招不到人,这是多么的讽刺!
当前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若不是名校毕业生,很难在就业市场拿出高竞争力。
也正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一部分年轻人越来越佛系,他们难以承担高房价,选择租房,选择独居,工作不顺心就任性裸辞。
另外一部分年轻人,选择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进而深造,于是加入了学历“内卷”的漩涡。
2021年考研报名人数377万,但录取率不到1/3,若是想考取顶尖名校的热门专业,更无异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现在大学生不再是“香饽饽”,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安逸,那就是选择好有编制的单位,进入体制内。很多清华北大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竟然前往中学当老师,而不是在科研岗位上发光、发热。
年轻人该何去何从?
大学生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寒窗苦读20年,就为找一份月薪5000的工作,这是多么的扎心!
难道因为这样,我们就不上大学了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正是因为如此,才更要上大学,上更好的大学。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市场秩序逐渐规范,专业的事只能由专业人士来做,若是连相关行业的文凭和专业知识都没有,对不起,你连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都不够。
年轻人该怎么做?
高考是分水岭。高考是人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在高中的时候,全班所有同学都是平等的,但高中毕业十年后,各个同学之间的差距会非常显著,而这就是由高考筛选所导致的结果。只要实力允许,一定要前往一个更好的大学,接受系统的教育。
大学里的综合素质很重要。和高中不同,大学里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但却不是每天吃喝玩乐、打游戏。当然,也不仅仅是一个只会读书的书呆子,在这四年之中,我们应该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可以选择参加活动、竞赛,去不同的单位实习,考取不同的证书,这些都将在我们选择工作的时候大有裨益。
最后,对于毕业生扎堆报考体制内单位,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