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进面3次, 最终90分退出考试大军, 他怎么说?

经历了少有的五一小长假,这个假期出行的人数也再创新高,假期一结束,有没有一种“人没了”的感觉?

年龄越来越大,假期越来越重要。

毕业后,越来越珍惜每一次的假期,每逢节假日,细数假期倒计时,内心无比留恋,这究竟是我们对已经过去的生活的怀念还是对即将到来的日子的逃避?

假期过后第二天,坐在原有的工位上,看着手边的日历牌,嗯,还有半个月面试,在职备考,怎么办?

之前有同学成功吃面,有幸求得备考经验,前来分享:

面试经历

2018年开始参加省考,坐标就不说了(怕被打),很幸运,三年都顺利吃面:(1)18年应届生,初生牛犊不怕虎,随手翻了点面试热点及答题要领,随后裸考,结果,凉;(2)19年笔试第二,面试70,结果,凉;(3)20年笔试第一,面试90,总排名第一,顺利退出考公大军。第一次,考公应家里的要求,个人当时因为不想把职业固定太早,便没有好好准备,巧在笔试内容常识较多,专业对口,笔试顺利通过,面试随手翻了点内容就进了考场,结果惨不忍睹,啥也不是。第二次,经历了社会的毒打,是的,我改变看法了(就是个善变的男人),突然觉得考公也不错,这次我学乖了,面试前在B站看了大量讲解视频,也整理了核心内容,自身因有演讲经历,丝毫没有把紧张等客观性考虑在内,毕竟去年裸考也不慌,结果,失蒜了,嘴巴跟不上脑子,答题毫无逻辑,凉。第三次,也是第三年,经历了私企所谓“正确”的企业文化,以及看上去“合理”的加班文化,又恰好撞上了疫情,更是加剧了我“三战”的想法,结果,正如上面所说。

自身备考套路

笔试想必大家都有充足的经验,暂且不提,面试我是这么准备的:1、首先听了一下考官视角看面试相关内容,进入面试以后,是否能够得到考官的喜爱是相当重要的,先了解考官想要听的思维及语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小编ps:结构化面试,考官选人标准!点击即可查看)2、其次,了解自身在面试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比如紧张,不敢开口讲话,思维被打乱后很难重新组织等等,如果自身很难发现这些问题,不如对着镜子自己开口讲一遍,或者找7、8个不太熟悉的人(如果是好友氛围就会不一样),和真实的场景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也能初步测试出自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再者,想要更准确,专业一点的测试,就报个班学习吧,同组人的竞争以及与老师PK都是蛮有趣的;3、切记面试重要的是内容,想要高分,内容一定是放在首位的,会有很多人说要答题自然,面对考官要面带微笑,但肚中无内容,何谈自然?

常见问题回复

1、要不要报班

这个问题是很多人所纠结的点,面试不同于笔试,如果真的是怕在人多的地方讲话,怕自己语言逻辑有错误,近年的时政热点比较多,自己很难梳理出其中的重点,报个班也是不错的,但建议先自测再报班~

但报班的话,作为过来人有以下建议:

一、一定要提前了解面试,一些基础性的内容自己可以查询到,把真正模糊的概念或者不清楚的地方提出来,询求解决,这样能省出来一定时间,自己可以做其它训练;

二、想要更多的训练,除了线下培训自己也要善于总结反思;

三、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这个是相当重要的,而且报班的话要趁早,切记!

2、面试要看些什么内容

面试和笔试一样,面试资料同样以历年试题为主,通过这个能看到命题特点,命题趋势等等。

除此以外,一些时事热评也是相当重要,比如央视新闻、人民时评、新华网评等。这些时评文章用词规范,逻辑清楚,也能清楚看到切入点在哪。

强烈建议

!!!面试复盘

当自身在不断积累词汇量的同时,学会面试复盘也是相当重要的,复盘形式有两种:(1)录制面试视频(2)自己复盘答案

当自身条件有条件时,可以采取录制面试视频的形式,笔试我们可以进行错题回放,面试同样可以,只是采取的形式会有所不同,通过回看自己的面试视频,更能直观的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是逻辑表达不够清楚还是自己的内容仍然不够丰富,或者语速快慢,是否有小动作等等,找出问题后再一遍遍的练习模拟,不断改正完善。

当自身不能够录制自身面试答题视频时,可以采取记录下自己的答案,或者说完以后从脑子里再过一遍,不需要每句话都完全一致,但是所说的关键词、关键句要记住,可以试着把词语顺序调整一下,但是整体意思不能变,看是否能有更合适的答案。

还是强烈推荐录制面试视频的形式!

!!!思维导图

不少人应该用过这个方式,自己口头述说答案时,通病在于会想到什么说什么,当嘴上说出后,脑子里有个更好的答案,就会强行加戏,这样整段话听完后就会让别人觉得毫无逻辑可言,因此在拿到题目后可以先画一个思维导图,把想要表述的答案的框架列出来,根据框架补充内容,这样整体的思路就不会乱,考官听起来也会顺利的多。

想对同样备考的你讲

To应届生:

毕业后,公考只是众多选择中的一个,大部分应届生都会有相同的想法,毕业后想要先去各地看看,找到高薪轻松的那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要知道,高薪与轻松前期很难兼得,真正踏入社会以后,拿我身边的例子说,90%的人想要稳定一些的生活。所以,大四上学期考公真的一点都不亏,考上了多一个机会,考不上又可以选择其他路径。给自己一个机会,还他人一个精彩。

To在职人士:

对于在职人来说,备考总会有各种困难,时间不够等等,但一次考上的真的很少,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在给自己打气,公司的磨难都经历过了,还害怕这一次的考试失利嘛?只要年龄不到35周岁,你就多这一个考公的选择,自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要风雨兼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