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大副教授丁延庆的小视频挺火,他的教育理念也引起了网友热议。
自称六岁就背下了新华字典的丁教授从小就是一个“神童”,后来考上了北大。
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夫妻俩是妥妥的“强强联合”。
没想到,他们的女儿却成绩不尽如人意,完全没有乃父乃母当年的样子。
丁教授称这是“天道”,自己可以接受女儿的平庸,“而且必须接受,不管你多么优秀,你的孩子大概率都是一个普通人。”
在小视频的下面,有网友开始留言吐槽,第一条是这样的:
“我爸是自己不优秀,但他接受不了我不优秀。”
这条评论的点赞量,高达1.5万!
看来,有太多网友已经“苦父母久矣!”
这让人想起了那则小幽默:
孩子因成绩不好,又被妈妈骂笨鸟。
孩子不服气地说,世上笨鸟有三种,一种是先飞的,一种是嫌累不飞的。
妈妈问:那第三种呢?
孩子说:这种最讨厌,自己飞不起来,就在窝里下个蛋,要下一代使劲飞!
自己平庸却要求孩子优秀,这样的家长在他们的子女眼里,可能就是那令人讨厌的第三种笨鸟吧!
有家长也跟着留言,仿佛茅塞顿开的样子:
“北大教授都可以接受(孩子的不优秀),我还有啥不能接受的。”
言外之意,是人家北大教授那么优秀还接受孩子不优秀,不优秀的自己接受孩子的不优秀,也理所应当。
02
不过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北大教授接受自己的孩子平庸,并不能推导出父母平庸就必须接受孩子不优秀的结论。
丁教授嘴里的“天道”,他在视频里也做过解释,其实指的就是均值回归理论,孩子的身高也罢、智商也罢,都会向整个社会的平均值靠拢。
丁教授是神童,智商比较高,所以他的孩子大概率要比他差。
对于优秀的北大教授来说,从他的高点向平均值靠拢就是走向平庸。
而对于那些平庸的家长来说,结果可能恰恰相反,他们的孩子,会大概率比自己优秀。
如果丁教授说的“天道”是正确的,那么不优秀的家长要求孩子优秀,和优秀的家长接受孩子不优秀一样,可能也符合教育规律!
03
其实一个人的学习成绩不好,不外乎有两点原因:
一是先天资质不够,二是后天努力不够。
先天的资质由老天爷决定,咱说了不算,但后天的努力,咱们却可以自己掌握。
从某种意义上讲,北大教授的孩子比父母资质平庸了一点,正是那些普通父母的希望所在。
你想,如果自己孩子的资质提升了一些,一涨一落之间,岂不是让自己的未来有了翻盘的机会!
哪怕两个孩子的资质一样,你比他多努力一些,不也就能超过他么!
毕竟,就算大家都是“笨鸟”,天天都努力去飞的那一只,也能比那只认命不飞的鸟飞得更远。
04
说实话,作为北大教授的孩子,就算真的平庸,也平庸不到哪儿去。
北大的丁教授说“接受自己的女儿平庸”,和清华的刘瑜教授说“我女儿正在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一样,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凡尔赛的成分。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北大附中的“平凡日常”,对很多人来说并不平凡》。
一条记录北大附中一名学生一天普通校园生活的视频,激起了众人的羡慕之情。
“从语文课上装帧精美的古文抄本,到体育课上装备齐全的击剑课程,从飘荡着诱人香气的校园咖啡厅,到摆满了先进设备的生物实验室……”
文章这样描述视频中的内容,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种天天刷题的中学生活。
丁教授也在视频里介绍过北大附中的教育理念,可以说领先于全国绝大多数学校。
丁教授的女儿还小,还在北大附小读书,但我相信,孩子受到的教育,生活的环境,也一样是其他地方许多孩子难以企及的。
即使是“平庸”,她的人生也会成为很多人的天花板。
05
真的,一个名校教授说“我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和一个农民工说“我接受孩子成为一个普通人”,代表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人家坦然认命,因为命已经很好。
你也跟着起哄,可能一无所有。
诚然,如果自己的孩子穷尽了各种办法之后仍然不优秀,我们一定要选择接受。
但我们千万不能盲目跟风,听别人凡尔赛了一通,于是自己也傻乎乎地放弃努力。
清华教授的孩子“普通”了,北大教授的孩子“平庸”了,这说明我们普通人的孩子,仍有机会。
明珠絮语,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