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就是高考了,无论学生还是家长,或多或少都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压力大到整宿、整宿睡不着,记性变差...
最近上课也没心思,注意力不集中...
尽心尽力陪孩子备考,却发现效果越来越差.........
这些网上反映的情况,让小编想起了电视剧《小欢喜》里的剧情:
学霸英子被寄予“清北”的厚望,却在高考前几天越学越抑郁,最后差点走上跳河的绝路。
高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不仅仅是知识的考量、体力的比拼,更是一场家长和孩子共同面对的人生难关。
那么,在接下来的几天备考阶段,家长和高考生们会出现哪些问题?又该如何为这次“人生大关”做好准备呢?
一、你的孩子还好吗?
每年,中国有1000万以上的孩子走向考场,对于大多数孩子和家长来说,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他们有足够的压力。
不管是学校还是家长,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花式加油、打气方式,期待孩子们考出一个好成绩。
可是你知道吗,一片欢腾的气氛之下,很有可能是问题的隐而不发。
在一个名叫“走饭”的微博下面,充斥着不少高三党的留言,这些孩子,将一团糟的情绪,悄悄告诉这位已经去世的博主:
“我是学霸,看着特别万能,但那是演出来的。”
“我好怕高考失败,好怕父母失望,每天做作业到三点,但最近就是怎么都背不住,怎么都算不对,学不下去了,手总是抖,我好怕……”
有些孩子,甚至害怕去学校......
这些现象不仅仅发生在少数人身上,许多考生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里,非常容易出现抑郁、自闭、肠胃不适等一系列异常表现。
其实这都是“高考综合症”的症状,高考综合征根据发作时间,它分为3种情况——
考前焦虑:担心考不好、 复习不进去、发呆、心慌
考中焦虑:心慌出汗、题不会紧张、头脑空白
考后焦虑:等待结果时焦躁、不安、感觉考砸了
根据国家卫健委给出的数据,85.6%的孩子都是高考综合征“隐性患者”。
尤其近15 年来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平均达到 22.32%,其中初高中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生,达到29.8%。
“高考综合症”症状有轻重缓急之分,如果“症状”严重,很有可能会影响考生的临场发挥,给考生造成遗憾。
比如一到关键时刻,一些人就会消化不好、胃痛、拉肚子。
这并不是吃的食物有问题,很有可能就是“高考综合症”在作祟。
一个人如果处于精神紧张、焦虑、愤怒、疲劳等高压情况下,这些不良情绪会通过大脑影响自主神经系统,从而压抑交感神经。
这样的变化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过多。
保护胃黏膜的黏液层分泌减少,过多分泌的胃酸可能会使胃黏膜受到损伤,导致胃痛。
长期下来,就容易伤害消化系统,高考呕吐、闹肚子、肠胃病就这样发生了。
二、给孩子减压,90%的家长做错了
一般来说,父母给予适度的关心和压力,可以激发孩子大脑思维活度,对考试有益。
可一旦过分了,就会影响考试发挥,并波及身心健康。
比如很多家庭就会全身心地围绕孩子转,父母总是想询问孩子“复习的怎么样了?”、忍不住要问问“饿不饿?、渴不渴?、累不累”。
这些言行无疑是在告诉孩子:高考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全家人都在为你做出努力和牺牲,你要对得起大家的付出。
因此,孩子会为此感到更多的压力,也会更加紧张。
还有些家长会频繁过度地鼓励和唠叨:“爸妈相信你不比人家差。”、“仔细看题,爸妈觉得你没有问题的。”
实际上,过多的鼓励和关心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孩子的压力。
对孩子来讲,父母看似关心的鼓励都是基于想让自己考得更好。
如此一来,孩子反而会更加担心:要是考不好可怎么办?万一自己失利了如何是好?
所以在高考前的几天,与其全家围着孩子转、一昧的打气加油,不妨多关注关注孩子的异常反应。
如果出现以下表现,就要注意了:
睡不好,甚至失眠;
容易发火,很难和人好好相处;
吃东西吃不好,会胃疼;
尿频、尿急,总想要上厕所;
女生注意内分泌失调导致生理期异常的表现;
......
除了以上情绪、生理层面的表现外,考试焦虑还会有认知层面的表现,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记忆力减退、思想混乱、无所适从等。
症状轻微的话,家长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减缓压力。
当孩子愿意诉说自己的烦恼和情绪时,父母一定要去认真倾听,理解他的不安、委屈和自责,甚至包容他的各种情绪发泄。
切忌不要武断地回应:“你不要这样想”,“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都是小事情”,“大家都一样,别想太多”。
这会让孩子认为自己并未被真正接纳,消极情绪并不会得到缓解。
此时此刻,父母可以尝试用一些富有共鸣性的话语来沟通。
比如:“听起来你好像为此感到有些害怕和不安,能跟妈妈(爸爸)讲讲吗?”、“原来你是这样想的啊”、“我想那确实很让你担忧”。
假如情况严重,建议尽早带孩子去看看专业的心理医生,而不是上网百度、乱吃药、拖延等行为。
作为考生,如果压力过大,可以采用冥想呼吸法。
暂时放下书本和手机,闭上眼睛,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姿势,躺着或者坐着。
通过鼻腔,慢而深地吸气到肺的最底部,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尽可能地把空气吸到身体最深处。
然后把手放在腹部,当吸气的时候,去体会腹部慢慢鼓起来的感觉。
其次,也可以进行自我关怀,主动隔绝外界“贩卖焦虑”的信息,不看手机,把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来,根据自己的情况,利用积极暗示进行心理调整,强化信心。
以上方法没有作用,考生可以适度的进行一些运动。
例如去打球、慢跑、室外走走,就会感觉神清气爽,心情也没那么压抑了。
这是因为人在运动后能使血流畅通,精神放松,不再专注于自身的不良感觉。
不过运动的同时还要注意热身和一些良好的习惯,比如夏天天气炎热,不要在不透气的房间里运动。
因为体温过高、身体容易发生缺水、缺氧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人们身体的电解质平衡紊乱,血内激素出现各种应激变化,肌肉更容易疲劳。
不少人面临高考,为了能有更多的复习时间会选择熬夜。
实际上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
睡眠不足会导致我们精神不能集中,记忆力、注意力及理解力衰退,学习效率低下,对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如果是睡不好或者失眠,可以尝试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比如房间的窗帘要有比较好的遮光性,以免早晨的睡眠被影响,室内温度要适宜;
还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晚上睡前不要玩手机,不要吃得太饱,也不要摄入咖啡、茶、烟等可能会影响睡眠的刺激性食物。
三、父母的责任,不是孩子考出好成绩
在中国,不在乎孩子成绩的事情一定不会发生。
所以高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家长们严阵以待,尤其是在吃的方面,为应该给孩子准备什么样的 “高考餐”也伤透了脑筋。
有人说,考前吃条大鲤鱼,预示着“鲤鱼跳龙门”。
有人说,考前吃一根油条、两个鸡蛋,预示着要考100分。
有人说,考前不能吃圆形的东西,可能会考“0蛋”。
.....
不少爸爸妈妈也会砸钱给孩子买各种补品和保健品,希望能帮孩子补脑、补营养,在考场上超常发挥。
之前小编看过一个新闻,说是北方某省的重点中学,一个高中女孩无论如何努力,成绩总不能提高。
焦虑的母亲偶然听说有一种药,服用后可以增强学习能力,那个药的名字叫做:“聪明药”。
但令一家人没有想到的是,服药不久后,孩子开始疯狂掉发、失眠,几乎每一个夜晚都在辗转反侧中度过。
将孩子带到医院检测后才发现,孩子吃的那些药,根本不是“聪明药”。
这种药的学名叫做:亚甲双氧甲基安非他命,俗称摇头丸,也是传说中的精神毒品!
还有家长相信补充维生素、补充DHA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记忆力的。
实际上,这些都是商家为了售卖产品的营销噱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指出:在合理膳食的基础上,基本不需要额外补充其他营养物质。
那么,高考冲刺期的最后几天应该怎么安排孩子的饮食呢?看看小编给大家准备的“饮食攻略”吧!
1、饮食安全第一位
天气炎热,食物也容易腐败,外面摊贩的食物安全可能没办法得到保证。
所以高考学子的三餐最好由家里人自行选购新鲜食材制作。
2、不颠覆性改变饮食习惯
为了最大可能地减少引起考生肠胃不适等情况,建议不要临时、大范围地调整饮食结构。
比如平时根本不吃粗粮,这个时候也没有必要非吃,以前从没有加餐习惯,就不要为了增加营养逼着孩子吃这吃那了。
3、营养均衡无需大补
大家常有吃完饭就犯困的现象,高考前冲刺阶段不建议吃油炸食品、肥肉等特别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的同时还可能影响学习及睡眠。
这段时间建议考生的饮食做到多蔬菜,多蛋白,加水果,主食稍减量,烹饪不油腻。
小编还准备了一份高考几天的三餐建议图,赶快看看吧!
除了三餐之外,如果饿了,可以适量增加水果、干果以及其他小零食。
当然这几个食谱只是建议,家长们还是应该根据孩子平时的口味、习惯等因素选择具体的食物进行制作。
林清玄在大儿子上大学的时候,送了他一个锦囊,里面有四句话:大其愿,坚其志,虚其心,柔其气。
因此小编觉得:高考尽管重要,但只是人生中一个重要关卡。
而为人父母最重要的责任,不该仅仅是教孩子考试第一,而是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让他拥有创造幸福人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