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已经不再是稀罕物
今天有1078万考生参加高考。
这是人生中,最后一次有标准答案的考试,也是最被人重视的时刻,连广场大妈都为你停止了跳舞。
今天讲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上大学还能不能改变命运。
这里要区别一下读书和上大学。
读书肯定能改变命运,哪怕你去抢银行,没点知识,你就是一个笨贼。
不管你上不上学,读书、学知识肯定要坚持。
高考之所以被如此重视,是因为高考被赋予的意义太多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改变命运。
我们不能选择出生在哪里,但高考给了你一次逆天改命的机会,你可能出生底层,但通过高考,你可以鱼跃龙门,实现阶级跳跃。
我们之所以相信高考改变命运,是因为这样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每到高考季,大家就热议高考改变命运,每到毕业季,大家就热议学历贬值。
不是鱼跃龙门了吗?怎么读完大学,怎么还是不被待见?
学历贬值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在古代,文盲率高,能认识字已经是很厉害的人了,再读点书,考个科举,当不了大官,也能回乡当个秀才开私塾做老师。
刚恢复高考那会,你认字,有点思辨能力,也能上大学,然后分配不错的工作。
但现在,如果你不是985、211毕业,基本上就会受到歧视。
继续发展下去,211毕业生也会受歧视。
就是因为现在人人都是大学生了。
目前我国的大学入学率是50%,相当于今年1078万高考生,有500多万人能读大学,读大学已经不是一件难事。
而且大学入学率还在进一步攀升。
在韩国,大学入学率90%以上,基本上是人人都能上大学。
大学生多了,自然也就不值钱了。
为了区别泛滥的大学生水平,就业市场只认重点大学毕业生,也就在所难免了。
像在韩国,是人人都能上大学,但就业市场认的,只有三所大学——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
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的英文开头字母组合在一起就是SKY——天,韩国还拍过一部电视剧《天空之城》来讲韩国的高等教育制度。
在韩国,公务员、大财团的企业,基本上都是这三所大学毕业生。
还有那么多大学生干嘛去了呢?
便利店收银员、外卖小哥、建筑工地搬砖、服务员......在韩国,才叫真正的大学生不值钱。
顺带说下,在台湾省也是如此,台湾高校新生录取率高达97%,也是人人都能上大学,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这是必然的趋势。
02
普通大学生被严重学历歧视
其实国内也在步韩国的后尘。
大家有没有发现,政府都在呼吁不要学历歧视,但最歧视的就是他们。
大家去看看近些年升上去的那些年轻的市长、区长,清一色北大清华,而且大部分是研究生以上学历。
别说高官了,连街道办都是清华北大生,当然,这基本上都是富裕的东部大城市。
但在全国,招聘基层公务员,基本上也要本科学历以上,不仅学历歧视,还年龄歧视,35岁以上不要了。
你以为本科就可以了吗?笔试你过了,你跟别人比拼,别人的学校更好,面试环节,人家也更有优势。
你想升上去?如果只是普通学校,别想,一辈子干基层吧,选拨上去的,都是名牌大学研究生的。
不仅政府单位,事业单位、国企,对学历、年龄歧视都非常严重。
反而私企对此是比较宽松的。
但被骂得最惨是私企,只要私企搞一点点歧视,马上被批得狗血淋头。
意思是,政府、国企、事业单位不要的人,你们私企都得要。
我们也没必要对歧视这件事咬牙切齿,这本来就是正常的。
如果我们是老板,怎么能在短时间内分辨一个人是不是人才?除了看学历,看毕业学校,还真没什么好办法。
从筛选成本的角度看,只招聘好学校、高学历的人,是最理性的选择。
03
一千万人抢10万好大学学位,教育怎能不内卷
考上大学已经没有用,必须考上前十名的大学,甚至是清华北大才有用。
一千多万考生,能上这些大学的人,每年不到10万人,这就造成了现在教育的内卷。
为了考上重点大学,中国学生必须从幼儿园开始就竞争,家长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就为了争夺那百分之一的机会。
教育投入,成了一项越来越不划算的投资。
尤其是城市的中产家庭,投到孩子身上的教育经费,孩子出来工作,可能一辈子都挣不回来。
现在还有人去热议大学生去送外卖啊、去送快递啊、去开滴滴啊、摆地摊啊......觉得这很诧异。
其实,这很正常,而且以后会越来越多。
这个社会本来就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真正需要硬知识的岗位,那排名靠前的十来所大学的学生已经足够了。
其他的大学生都是学历过剩。
你一个前台,需要什么大学生?
你一个销售,需要什么大学生?
你一个基层公务员,需要什么大学生?
你一个街道办的,需要什么大学生?
哪怕是我这样写文章的,需要什么大学生,只要认字,谁不能写?
大家觉得诧异,是因为还把大学生当宝贝,天之骄子,怎么能去干这些活呢?
说实话,现在的大学生干活,未必就比初中高中毕业的好,人家在社会上混了好几年,学到的人情世故、社会历练,比你在大学呆几年实用多了。
我这里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论啊,读书还是非常有用的。
我想说的是,对读书的期望值要降低,上大学并不能改变命运,不是说你读了大学,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能买上房子,然后拱到城里的白菜。
大城市里一眼望去,都是大学生,你自己想想比其他人强什么?谁也不比谁差,所以你凭什么觉得好工作、房子、白菜就是自己应得的?
别再把读大学想成什么凤凰涅槃,那就是一段普通的学习经历,它给不了什么任何东西。
把期望值降低,也可以降低自己的身份,去踏踏实实干活,大学生也能送外卖,也能摆地摊,不偷不抢,赚钱养家,没什么好丢人的。
而且送外卖、摆地摊的收入比你去做所谓的白领收入高多了,别去羡慕什么白领,大城市里的白领是最穷的。
你可能会说,我读完大学还是送外卖,那我为什么不提前几年送外卖,我还读它干嘛?
上面提到了,读大学只是一段人生经历,你可以把这四年放在校园里,也可以放到社会里,选择没有对错,没必要纠结。
如果你单单从金钱计算,确实提前几年工作更划算。
你真想要一个文凭,花两三千,读个电大完全可以。
04
读大学改变不了命运,命运,更多的还是看命、看运
读大学改变命运的窗口正在关闭,大学越来越成为像义务教育那样普遍。
为什么现在的家长,尤其是中产阶级的父母,还是拼了命也要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国内实在考不上,还送去国外留学呢?
因为读书改变命运,就发生在他们身上。
他们的房子、工作、地位,都是得益于当年考上大学。
他们是眼睁睁地看着读书改变命运。
但他们没去想过,自己现在得到的一切,真的是因为上了大学吗?
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他们踩中了时代的红利。
那时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经济高速发展,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几乎是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社会急需人才,但社会又极缺人才,任何人接受过高等教育,都能得到重用。
但这在他们下一代已经不灵了。
同样的经验,你不能反复用几十年
不能还认为,考上大学,好工作,房子,票子,自然也就来了。
在《我的二本学生》这本书里,作者描述了这样一个真实场景。
作者是一名广东二本院校的老师,她就是靠读书改变命运的那批人,从农村孩子到社会精英。
作者上大学在1992年,到她完成本书创作的2019年,近三十年的时间,她经历了几代二本学生。
作者对这几代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对比,发现了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教育制度、经济体制和房价等多重因素共同决定的。
首先,是她当年在岳阳大学的同学。
在大学毕业十周年的聚会上,36个同学中,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职的有29人,占到八成;在国营企业的有6人;在外资企业的有一人。
从同学的生存状态来看,他们通过高等教育获得干部身份以后,在单位早已成为骨干,有不少同学已经是单位的主要领导,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在当地都属于上等水平。
整体来看,对班上70%来自农村的大学同学而言,通过高考,确实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他们不仅获得了稳定的职业,还享受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位分配的住房,或者购买了低价住房,得以在城市轻松扎根,充分享受了大学文凭带来的极高性价比。
然后,再来看她第一次当班主任带的2006级学生,这批学生与她进入大学的时间相差了14年。
在他们毕业8年后,作者做了一下统计,班上52名同学全部都在广东就业,其中定居广州的有17名,定居深圳的有4名,分布在其他珠三角城市的有8名,其余的则大多回到了生源地,遍布广东各个地区。
有意思的是,毕业的时候,班上没有一个人选择考研,8年过去,除了一个人选择在职读研,依然没有一个人全脱产考研深造。
她由此推断,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就业状况较为满意,并不需要通过文凭的提升去改变生存状况。
尽管这批学生接受大学教育的时候,文凭已经有所贬值,但因为地处广东,且他们大多赶在房价暴涨之前买了房子,所以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实现了向上流动。
最后,再来看最近几年毕业的二本学生。
近年来,文凭进一步贬值,一线城市的房价已经高不可攀,已经买房的人牢牢锁住既有利益,建起一道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对于新毕业的二本学生来说,再想要靠工资在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购房置业,难度极大,很多学生从未奢望过能留在广州。
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就业竞争越发激烈。
在遍地“985”、“211”和“海归”的时代,一张二本文凭毫无竞争力。
因而,越来越多的二本学生加入考研的队伍,“仿佛他们读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取一个考研的机会”,这与前两代二本学生的选择截然不同。
考研一方面是缓解眼前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是提升未来在就业市场的议价能力。
在书里,作者列举了一些学生毕业几年后的工作情况,考公务员、考研、进入银行是他们的首选,但真正能顺利考上的并不太多。
05
别再用高考的思维,去解社会的难题
今天高考,好像说了些晦气的话。
但高考本来就不是人生的决战,过了高考,往后还有几十年的各种考试需要这些孩子来答题,而且这些考试还没有标准答案。
老板在群里布置任务,我该怎么回?
回“好的”不行,回“收到”不行,回复的字太长不行,太短也不行,回得太快不行,太慢也不行。
人生中这样的考试比比皆是,你再也不是全世界都为你让路的学生了,世界不欠你的。
高考,你努力了,就有回报,在社会里,你努力了并不一定有回报。
你可能会埋怨这社会不公,但其实不是社会不公,你只是还把玩高考的游戏规则,拿到社会上,你还以为当年助你拿到高分的那套玩法,在社会还能玩得转。
不是社会不公,是你的玩法错了。
高考的游戏玩法是怎样的呢?高考有考试大纲,有标准答案,有明确的错对反馈机制,而且全世界都在帮你,都充当你的工具,你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考高分。
但社会的游戏玩法完全不一样,而且正好相反。
你可能会说了,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什么?怎么玩?
说实话,没人知道,说知道的,那都是骗你的,如果你在想社会的游戏玩法,说明你的思维还是高考的思维,总想着去找标准答案,然后我努力去解题。
社会由亿万个人组成,每个人的利益诉求都不一样,不可能猜到对方底牌是什么。
需要一步步探索,一个个去解答,可能解错了,也可能对了,甚至答对答错我们都不知道。
人生就是如此,面对一个个未知,跌倒了,拍拍屁股,再站起来,继续往前走。
对于上大学的态度,我是这样想的,能上最好,不能上,人生也不会因此而凋零。
对于要不要鸡娃,从一千多万人中抢那几所名牌大学的学位?
如果孩子有那天赋,就加把劲努努力;如果没有,砸再多钱去辅导班也是没用,浪费钱,也把孩子提前透支了。
当然,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才,这自欺欺人的想法也难免,毕竟是自己的孩子,看啥都顺眼嘛。
上大学,以后会越来越容易,甚至是个人都能上,上大学不再难,也就不再金贵。
大学这几年,也就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别想太多,好好享受,别期待太多,也别失望太多,人生的路,还长着呢。
别去埋怨说当年为什么不努力考上清华北大,不然现在就怎样怎样,哪怕再给你十次机会,你也考不上,老老实实面对现在的难题,别再意淫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