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作文分析|论述过程要体现思辨思维,由体育谈入国家发展宏大格局

大小新闻讯(YMG全媒体记者徐峰通讯员孙永胜)高考首日,语文作文点题“体育”,向考生发出写作要求。今天下午,烟台青华中学高艳娜老师就2021年高考语文作文写作作出解读,提醒学生注意高考作文的思辨思维。

“作文题目与“体育”有关,但如果认为考查的仅是我们对‘体育强国’的认知,未免太偏颇了。”老师高艳娜说,高考为国家选拔人才,站在国家战略层面选拔那些心怀天下、有格局、有视野的英才,所以高考作文让每个人有话可说,又让每个人的见识在作文里呈现,有了高下,同时又检验了新课标“立德树人”教育的成果。

高艳娜说,材料出自毛泽东关于“体育的重要意义”的论述,给出考生的作文指令有两个:一为此论述所带来的启示意义,二为“你”的感悟与思考,写作中要有“我”的视角。

何谓启示?闻此观此所能带来的启发性的思考,可以于此事深探,亦可转念联系他物、他事,而有所觉醒、收获。

何谓“我的感受”?答题者是青年人,也是后浪,是时代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是未来华夏复兴的主力军,不可置身事外,还当深潜其中,自觉以天下为己任,担起国家复兴的责任。

试题材料中提到:“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这一层次的分析,抓住“变化”。85岁钟南山院士的背影冲上了热搜,身型挺拔,工作、学习状态极好,能担大任的背后是一个好身体的支撑;可钟南山的心脏却是搭过支架手术的,通过锻炼,连小伙子也自愧不如,也就是说,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只要锻炼,体魄便会日益强健。体育是一种精神,它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勇气、坚强和毅力。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体育在“五育”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全民族已经开始重视体育对国民健康的疗效。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高艳娜说,材料中,“弱”的身体是可以通过锻炼转为“强大”的,不仅身体有这个特点,一个项目的研发,一个企业的发展,一个国家的“由弱变强”,都有这个特点。材料带给人启示,如果能由体育谈开,以宏大的格局入手,必将使作文脱颖于反反复复谈“体育所带来的变化和意义”。本层次的句子,侧重于引导学生看到其中的“变化”,这是新高考作文对“思辨能力”考查一以贯之的思想。

“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针对这一句,高艳娜说,天,可以理解为“自然法则”,诱,可以理解为“引导”;无论身处何种境遇,都不要自卑,不要自馁,适者生存,敢于亮剑,勇于超越,是胜出的不二法则。

最后,高艳娜总结,这篇文章的写作,在开头段应记得引述材料,梳理出自己的观点;论述过程要体现“思辨思维”,把握住每个层次内部的“弱”与“强”的转化;在结尾处,呼唤青年人主动行动起来,“强起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