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建立,从1952年高考实施,到1965年高考废除,再到1977年恢复高考一直到现在,高考成了不同时代人对青春记忆。现在看看不同时代人对“那些年儿”参加高考的记忆。
国家在1952年开始实施高考。当时高考录取方式是先填报志愿后再考试,由于在不知道自己真实考试分数情况,就是连估分都没有,只是凭借平时学习状况来填志愿,自然也造成了使很多人由于没填报好学校,最终落榜。
如一个45后回忆,自己就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考生先填报志愿,之后再参加高考。当时由于高考志愿没填好,虽然高考中多科成绩考得不错,但最终都还是落榜。
那时候高考能考上大学都是“凤毛麟角”,考大学如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一样,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家里能出大学生,父母亲戚祖上都有光彩。
而且,那时代特点是考上大学人生什么都好,改变命运。只要考上大学,学费都是免费,国家也有生活补贴,毕业时候包分配,都是好单位,结婚时候单位分房子。工作都是铁饭碗,一生无忧。
但那时候高考录取率是很低,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如1952年到1965年的14年中,每年高考的报考人数从未突破40万。其中,
从1959到1965年每年考生数多为30余万,1965年为35万,14年考生数总和也不过382.6万人;录取率高的年份,1958年为96.9%,1952年为90.35%,最低的年份1962年为27.43%,1963年为33.36%,“文革”前最后一次高考,1965年的录取率为46.92%。
之后,1965年国家废除高考,实行工农兵大学生招生,就是从工农兵中被推荐的大中专学生称为“工农兵学员”。在1970-1976年(1971年没招),我国一共招收六届工农兵学员,一共2300万人。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之前,由于十年文革造成很多人没有进大学机会,很多上山下乡的知青都是抓住这个机会去参加高考考大学,已改变人生。
所以,1977年那一年参加高考人数是非常多,实际考生数为570万人。原定计划招生20万人,录取率是1%,可是由于报考人数之多,最后国家教育部也决定扩大招生,本科扩招2.3万人,各类大专班4万人,一共扩招6.3万人,扩招比例达到29.3%,最后实际高校实际录取了272971人,录取比率大约是4.8%,根据考生比例是21:1,也就是21中才要一个,100个人要4.8个,这也是我国高考历史上录取率最低的年份。
1977年高考恢复之后,也打破了文革工农兵招收大学生的唯成分论,对考生放宽政审条件与家庭出身限制的规定,一切以分数来决定高校录取,也就是凭能力取胜,这也是一种进步。在1978年之后,教育部改革文革之前高考不公布分数的做法,使考生分数能够在光天化日之下呈现,减少暗箱操作与一切走关系的可能性发生,追求高考录取的公平与公正,也是一种进步。
可以说,1977年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壮观与最特别一次高考,参加考试人数的数量之多,在中国历史也是空前绝后的。1977高考对文革的“拨乱反正”,追求公平、公正、透明选拔人才,也是一种制度的创新与人性化回归,乃社会进步的体现。
如一个57年出生,今年60多岁老赵回忆自己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受益者。他说在1977年得知恢复高考时候,20岁的他正在农村插队,负责养猪。
当时,摆在知青面前的两条路,一条就是扎根在农村继续干革命,另一条就是招工回城工作。恢复高考消息传来,广大上山下乡插队的知青们就知道还有第三条更好新路选择,也是命运带给他们改变人生与飞黄腾达的机会,就是考上大学。
老赵回忆当年很多知青都报名参加高考,大家如发疯一样学习。但无奈于竞争很激烈,再努力也有落榜生,他也是其中一个。当时落榜的他不气馁,又继续复读第二年,第二次继续报考。而且,为了复习四处托人买书找资料,由于刻苦念书,原本好的视力也熬成近视眼。
还好,在1978年,老赵也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高考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毕业之后,他去了科研单位从事航空航天技术工作。老赵回忆自己,如果当年没有高考,可能一边在插队地方一边放猪,一边等待回城的机会,那也是另一种人生了。
一个60后也回忆自己也是1978年高考被录取了,她的很多“发小”由于没机会被大学录取,回城之后被国营工厂招工,很多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的国企改革中“下岗分流”,生活一直都是不顺利。可当年高考付出的汗水却让她进大学获得好人生,平稳度过了一切“风风雨雨”。
可以看到,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对国家培养人才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高考的公平与公正,使得很多出身贫寒的寒门子弟也有着“鲤鱼跳龙门”的机会,使得很多社会底层人员也能通过自己努力攀上社会高层。1977年高考改革,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招生优质的学生,也能激发社会各阶层人士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得寒门子弟也会相信通过自己努力也会改变人生。
之后,在九十年代高校没大规模扩招之前,高考基本上是人生的“独木桥”,尤其是60后、70后,考上大学是非常荣耀的事情。那时候高考也是人生的独木桥,考上大学能进城市的好单位,然后一辈子铁饭碗,享受较高的社会地位与工资待遇。当然,那个时代大学录取率也是非常低。
如1980年高考录取率为8.4%
如1981年259万人报考,录取28万人,录取率为10.8%
1982年,187万人报考,录取32万人,录取为17.1%
1983年,167万人报考,录取48万人,录取率为23.4%
1984年,164万人报考,录取48万人,录取率为29.3%
……
到了九十年代,国家对大学实施公费与自费的学费制度,也就是一部分大学生上学不用钱,一部分用钱,高校招生规模也逐渐扩大,录取率也越来越高。如
1994,报考人数为251万,录取90万人,录取率为35.9%
1995,报考人数为253万,录取93万人,录取率为36.8%
1996,报考人数241万,录取97万,录取率为40.2%
1997,报考人数为278万,录取100万人,录取率为36.0%
1998,报考人数为320万,录取108万人,录取概率为33.8%
之后,到了1999年,国家为了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发展,对高校进行大规模扩招。所以,在1999年高校录取一下突然增加到160万人,比1998年多增加了52万人,这样
1999年报考人数288万,录取160万人,录取率为55.6%
然后,到了2000年国家又继续高校大规模扩招,录取221万人,比1999年多61万,2000年高校录取率为58.9%,到了2003年高校录取率上升为62.7%。
之后,国家不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在2013年高校录取率为74.86%。
这样,随着大学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也逐渐贬值,大学生也失去了过去“天之骄子”的身份,大学生工作难找也是突出的事实。而且,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学生不再包分配,再加上城市的国有企业改制,“铁饭碗”消失,很多没上大学的高中生也没参加高考去“下海”经商,高考也不再是决定人生命运的唯一途径,也不再是人生的“独木桥”。
再加上高考扩招之后带来大学生就业困难,也有很多高中生为了将来择业,选择技术性的职校,却不是本科高校。
不过据80后、90后一代人回忆,虽然高考时候不花费太多努力就能进大学,大学毕业时候工作很难找,但读了大学都是比没读大学好。
如笔者就是在00时代高校扩招的时候进大学的,也知道大学毕业时候工作的难找。但是,虽然工作难找是难找,但是同学们经过几年的打拼,有的在城市里买房买车,有的也考上公务员过上稳定生活。所以,笔者与同学也感叹,如果没有高考,可能人生也只局限在一个小镇,然后去其他小时候玩伴儿做小本生意。务农或者进工厂打工,人生都不可能有起色。
而且,笔者也觉得读大学之后可以体验不同的人生。如没读过大学的人,自然也不知道学术与弄研究是什么东西。在大学里接受了高等教育熏陶,学到了知识,懂得与人处世的技巧,这也是没上大学的人体验不到的。所以,人人都说“现在读书工作难找,但不读书工作更加难找,所以还是读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