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考前一个月遭遇了所谓的“高考瓶颈”——一个模考期间成绩相当不理想的阶段。面对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自己也反思过,甚至大哭过,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下,自己很快做出了调整——通过听音乐来放松自己,缓解压力,最终成功度过“瓶颈期”,到了高考时刻,自己也只把它当作一场普通的大型考试,平和应对,最终在考场上能比较稳定地发挥。
因此,正确认识自己,学会正确地补足短板,发扬长处,并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在高中阶段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关于做题,同学们还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进行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题感”。
进入清华,自己觉得非常幸运,又觉得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高中时,清华招生的老师曾去学校考察自招的学生,自己作为一名文科生也有幸在列,并获赠《顶你上清华》这本书。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清华当时并不在自己的目标之内,最后自己阴差阳错地进入清华。无意之中翻到自己初中时写的日记,在理想的学校中,“清华大学”四个字赫然在目,自己也不禁感叹一句“缘分”,倒也算是未改初心。进入大学,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学习氛围、大批优秀的老师深深打动自己,让自己更加珍惜在学校学习的时光。
进入清华,自己选择了一个相较而言比较弱势的学科——中文,自己也有过怀疑与不甘,于是选修了经管学院的管理学双学位,试图跳出中文,投入当前大热的经济的怀抱。尽管自己在学习经济学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乐趣,但自己能强烈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学习中文。
感谢清华,能给予同学们很多机会去“试错”。如果自己没有尝试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自己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最终只能在清华园里被裹挟着向前。因此,我的建议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我们一定要敢于尝试,勇敢迈出第一步,不去尝试,我们永远不知道事情究竟是个什么滋味。
最后的结果不错固然很好,即使结果不尽如人意,自己尝试过、努力过,至少不会后悔。不同于初高中时期具有确定的目标,大学更多地是个性自由发展的时期,没有人强迫你必须做什么,也不会有人知指导你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大学阶段更需要自主性和独立性。面对种种的不确定,我们很容易迷失方向,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我们要努力发现自己,正确认识自己,为自己合理制定规划,并自发朝着预设的蓝图努力。
有的时候让我们犹豫的可能不是选择太少,反而是选择太多,这个时候我们不妨慢下来,“舍”掉一些东西,仔细听听自己的内心,“得”到自己真正感兴趣、愿意为它奋斗终生的事情。
(作者:樊洁,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录取,高考分数:文科64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