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志愿填报, 听家长的还是听孩子的? 看林徽因当年的做法, 亮了

高考志愿填报该以谁的意见为主

2021的高考彻底落下了帷幕,现在考生和家长剩下两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估分和填报志愿。

而每年填报志愿都有孩子闹得不可开交。孩子想报省外的家长坚决反对,孩子想学财经家长非觉得不靠谱,一定要逼着孩子学医。

有的孩子坚持己见拗不过孩子妥协的,也有很强势的家长居然在最后一刻偷改志愿的,拿到通知书大发雷霆死活不去报到的,也有被命运屈从的,最终上了大学混日子,家长愁坏了的。

所以每年都接到这样的问题:我是他妈,难道我会害他吗?我连毕业后的路都给他安排好了,为什么他不理解呢?

孩子却呐喊:我长大了,我想做我们喜欢的事不成吗?

于是每年志愿填报都在很多家庭上演一场家庭大战。到底该以谁的意见为主呢?

林徽因遵从了儿子学历史的选择

林徽因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才女,貌美如花,家庭幸福,和梁思成一生琴瑟和谐,并且还养育了两个优秀的孩子,儿子和女儿做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一生都很有成就。

但是大家都知道1950年梁从诫考清华建筑系却以两分之差落榜,最后上了北大的历史系。

对于从诫这个自小的学霸考这样的分数老妈林徽因肯定是心有不甘的,于是坚定不移地要去查试卷。可是看到试卷的她傻眼了,最简单的题居然空着。

这压根就不是考不上,而是不想考上。

后来从诫说出了心声,他喜欢历史,不想上建筑系,不想从事建筑。

这位明事理的老妈最后妥协了,尊重了孩子的决定,于是梁从诫如愿考上了北大的历史系。在自己的专业方面也很有成就。

要说林徽因和梁思成是多么的失落,取从诫这个名字就是希望儿子能够继承父母的事业,学习建筑并且在建筑上有所造诣,站在如此优秀的父母肩上岂不是前途不可估量。

可是他不喜欢。于是用这样的方式抗拒,幸亏家长开明,也幸亏本身学霸功底深厚,不然的话不知道会咋样……

可是很多孩子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父母不妥协而终身遗憾的孩子

记得大学时候认识一个机械设计系的老乡,在我们学校那个专业非常的好,很有前途,但是遗憾的是他压根就不愿意学,整个大学期间就一直沉迷于游戏,几乎很少到教室去上课。最后那科挂的可想而知……

当时我们都劝他毕竟考上大学了,也不容易,怎么说也保证学时顺利毕业,可是他都无动于衷。

后来再一次交谈才知道这学校和专业是父母逼着他选的,他特别喜欢的是电脑相关的专业,他喜欢编程和游戏设计,可是父母坚决不准报。志愿也是爸妈强制改的。

于是他用如此叛逆的方式来上大学,父母也没有办法。

这么多年过去了,想起他我还觉得有点可惜,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后悔。

其实大学里这样的例子不少见,只不过如此极端的还是少,当然有有很多孩子妥协父母,选择做“空心人”的不少,学不好好上,碌碌无为混日子的也不少。

孩子志愿填报,家长要怎么做才正确?

有的家长是管得太多,几乎是控制,而有的家长是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你想报啥就报啥,你自己决定就好了,反正我没意见。

其实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对的。家长学会引领和帮助孩子把控是非常重要的。

1. 要帮助孩子区别只是一时兴起还是真的喜欢。

当孩子提出某个专业的时候,家长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喜欢和真正从事之间存在的差距,中间的苦处是要明白的。孩子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痛苦和煎熬还喜欢。

带孩子详细了解甚至做一些职业体验是有必要让孩子明白的。

2. 一定要想尽办法帮助孩子了解清楚这个专业到底毕业后从事什么

其实发生过很多这样的事情,很多只是看着专业名称觉得好然后报了,可是上了之后非常后悔的。

我觉得这个家长的把关工作要做好。

3. 专业的冷热程度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家长要帮着评估把控风险

对大势的把握对于一个高中刚毕业的孩子来说是几乎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个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进行把控。

当然整个过程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和态度,学会平等和平和的沟通,不是命令也不是控制。

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孩子不接受意见,而是孩子无法接受家长的态度,最终导致了孩子一意孤行,后面也后悔莫及。

当然,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找专业的人士帮助孩子做好职业规划和人生规划,然后再填报志愿。这样的话是非常有利的。

这段时间带孩子多咨询,多了解,各种渠道全方位地了解相关职业信息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

以尊重孩子为主,家长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助力孩子,这才是最好的志愿填报状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