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

“高考志愿被篡改”上热搜: 爱孩子, 就将选择权还给孩子

作者 | 孟臣

如果被父母篡改了高考志愿,你会原谅吗?

这是在微博上一个名为@剁肉草莓葡萄的网友,发布的一条热门话题讨论,短短几天时间,话题的讨论参与度蹿升到了6亿阅读量。

有一个网友的长评非常扎心:

“虽然高考已经过去了十年,但是每次想到妈妈改写我的高考志愿,我就恨得咬牙切齿,我的人生轨迹就这么被她毁了。

我当时的分数超过一本线三十多分,可以上普通的211和偏远的985,各个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出来时,我的分数能上偏远985的英语法学专业。

但是我妈在我填报志愿的时候,爬上了窗户,用跳楼来威胁,逼迫我改专业。

最后,威胁不成,她偷偷给我的第一志愿改成了普通一本会计专业,她说会计好,出路多。

谁知,造化弄人,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竟然高出我的分数,我没被录取,结果被调剂到了二本。

这件事,我一辈子都会难受。”

底下网友的评论一片哗然,在所有的言论都指向“不能原谅”的同时,也申诉了不少父母以爱之名,掌控孩子的人生。

高考结束,出成绩和报考专业也近在咫尺。可能很多人的孩子还没到高考的时候,但比起高考志愿,培养孩子了解自己、学会选择至关重要。

比起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去设计和规划孩子要走的路。

不如让孩子按照自己内心的渴望去探索,那是一条他自己的人生之路。

就像那句话说的,比“选择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

著名讲书人樊登曾说起他儿子嘟嘟一次写作业的经历。

有一次,嘟嘟不想晚上写作业,他想把作业放到早上做,问爸爸可不可以。

谁知樊登一口答应,让他自己决定写作业的时间。

第二天,嘟嘟早早地起床完成了作业,就这样坚持了几天后,樊登问嘟嘟:

“早上做作业的感受如何?”

嘟嘟不停地摇头说:

“每天早起,实在是太困了,我以后还是把作业放在晚上写完比较好。”

当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后,爸爸尊重了孩子的选择。

哪怕是不可取的,也要让孩子自己体验过后,他才会明白什么是对自己最好的选择。

这样孩子也会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自己的错误,修正错误。

上周末和闺蜜一家去山里采杨梅,闺蜜的女儿妍妍穿着条漂亮的白裙子。

我不免质问闺蜜:

“你这个妈怎么当的,去山里,那么多蚊子,你让她穿裙子,还是白色的。”

闺蜜笑着说:

“你说的我都跟她提前说过了,但是她还是要这么穿,那就满足她,等她吃到苦头后,她才会明白妈妈的建议有多重要,自己的选择有多错误。”

果然如此,妍妍的腿成了蚊子的美餐,在边走边抓痒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白裙子沾满了烂泥。

此时妍妍的眼中满是后悔和苦涩,她抱着妈妈哽咽着小声嘀咕:

“妈妈,你的决定是对的。”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

一个缺少尝试,不犯错误的童年是恐怖的,它并非意味着这个孩子未来活得更正确,更好。

也许恰恰相反,由于没有童年探索的铺垫,他的认知基础反而很薄,在未来的生活中不得不花费更多的力气去辨识世界,适应生活。

让孩子去体验错误的滋味,比一味给他们正确的选择更重要。

而我们很多父母都将自己的理念和思想,强加在孩子身上,不给孩子机会尝试,更不允许孩子犯错。

孩子就像笼子里的鸟,没有飞出笼的体验,更没有体验过后对自由与蓝天的认知和欲望。

这样的孩子,在面临是非选择时,他会迷茫,容易偏离正确的轨道。

畅销书《不管教的勇气》中,作者岸见一郎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作者要去参加一个同学聚会,而且他还要在同学家过夜。

他回到家跟妈妈商量能不能去。

而他的妈妈随口说了一句:“这种事情你自己决定就好了。”

这句看似很随意的话,却让作者体验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长大。

妈妈将选择权交给孩子,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自主、自由。

也让孩子懂得,你的每一次选择都是自己决定的结果,只有你自己能为此负责。

教育专家尹健莉说,给孩子自由,不是对其放任不管,而是意味着你需要给孩子三权:

选择权、尝试权、犯错权。

一个人,首先是个自由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自觉、自主的人。

易中天在女儿的教育上也颇为智慧,当时,刚上高三的女儿就请爸爸给自己设计前途。

易中天说:“我虽然是博导,但你必须学会自己选择。”

女儿问:“那能给点指导意见吗?”

易中天说:

“好的,我的意见就是‘四项基本原则’和‘三维坐标体系’。

兴趣原则,你选的专业是你最感兴趣的;

优势原则,你的专业要体现你的优势;

创造原则,毕业后,你的专业要有创造性;

利益原则,这个专业必须要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三维坐标体系’就是X轴——城市、Y轴——学校、Z轴——专业。

按照这个坐标系,加上四大原则,再结合你可能的考分,找一个最佳结合点。”

最终,女儿遵从了自己内心设计师的梦想,选择并考上了同济大学。

《园丁与木匠》一书中说:

爱孩子并不是给他们一个目的地,而是为他们的旅程提供给养。

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引导和接纳,将选择权归还给孩子,让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

因为生命的本质在于自由和选择。

每一次的选择,敲开的是人生的更多可能性,和对自己更精准的掌控力。

只有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尊重的家庭,他才会感到一种作为“人”的存在感和幸福感,才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一个拥有自主选择力的人,更容易走向幸福和成功。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

一个生命的意义就在于选择,只有不断地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活过;相反,假若自己的人生总是被别人选择,那么这个人可以说是白活了。

人生的路,不只有父母眼里那条所谓正确的路,只有自己摸索着走过的那条,才是一个孩子真正成长、成人、成才的生命印记。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放手让他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成长,父母只需做到引导和目送。

很喜欢《奇葩说》中的陈铭说的那段话: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明,能够给予孩子最好的事情就是,给他一方花园,给他养料空间。

你自由开放,你枝繁叶茂,你一枝独秀,你孤芳自赏,我都为你鼓掌。

人生仅此一程,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开拓自己的风景,享受自己的人生。

因为,没有什么比孩子能独立、自信、幸福地生活更重要。

—— End ——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