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提问,大学毕业之后在家里备战考研三次,可惜都折戬而归,该怎么办?
底下有不少有过三战失败经历的,详细描述了自己是怎么走出考研失败的阴霾,又如何在所从事的工作里大获成功的。
也有人鼓励这位同学继续四战。
其实,就跟考试看经验贴,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样,网友的经历也不能全盘复制。
01 考研对你来说,是刚需吗?
要不要继续四战,要明确一个问题,考研对你来说是刚需吗?
或者说,自己非考研不可吗?
到了三战,除了个别心志坚定者,部分人会对自己考研的初衷产生怀疑。
都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花一整年的时间去准备一场考试,一年接一年的败北,身心都处于一个异常疲惫的状态。
可以说,三战已经在挑战自己的心理承受极限了。
这个时候,不妨先让自己静下来,好好理理自己这3年的考研历程,还有关于未来的规划。
考研有点像在泅水,在河里的人扑腾得难受,渴望陆地的平稳,而上岸的人也有上岸的烦恼。
我问过身边已经在读研的朋友,ta们的研究生生涯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每天上上课当个混子就能混三年。
有个在厦门大学读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的朋友,日常的作业就是大几千字的论文,期末考也是。因为学制只有两年,大一下学期忙期末作业的同时,也要开始准备论文的开题报告了。
再拿我一个在福建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专业读研的朋友举例,她之前为论文的开题异常痛苦。
我们所熟知的那些诗人,作品和生涯都被研究透了。
如果为了论文的立意新奇,找一个没有多少人认识的诗人研究,会被导师以“没有研究价值”的理由驳回。
要在前人翻来覆去开垦过的土地开辟个新品种,谈何容易?
因为身边的朋友都是文科生,不太清楚理科那边的情况。
个人所了解到的,身边的文科朋友研究生生涯日常就是各种DDL,还要担心会不会因为论文过不了关影响毕业还有之后的考公。
上面的这些例子只是想说明,读研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也不是一把拿到就能改变人生的钥匙。
接受了这个事实之后,你对于考研还抱有一腔热忱的话,建议仔细总结自己这三年考研失败的原因。
是因为院校目标设立得太高吗?还是因为在家里复习,没有人督促导致自己复习过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又或者是自己的心态问题,心态不断崩塌又重建,影响了自己的复习进度。
没有把这些思绪理清楚,就贸然开始四战是不理智的。
再同样的地方跌倒了三次,没有把障碍物移开的话,你还有再次摔倒的可能。
02 该放弃考研吗?
每年考研的人数有三四百万,被录取的只有一百多万人,考研的号角还没拉响,就有两百多万人最后只能是炮灰。
所以,我们都争着抢着跑在前头。
考研异常残酷,经历过三战的你,更能体会到考研的艰难。
可是同样的事都做了三年了,连续三年为了自己心仪的院校和专业,翻开已经看过数十遍的书,做已经重复过很多次的真题。
这个过程异常枯燥和乏味,人又不是机器,怎么能够忍受年复一年的重复呢?
但是又会觉得可惜,已经为之付出了三年的光阴,就这么放弃吗?万一再坚持一年就是胜利的曙光呢?
能理解大家不忍心就此放弃四战念头的犹豫和徘徊,但是我们最终都是要迈向社会的,无论是大学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最后都要就业。
全职在家备考的弊端就在这儿,长期闭门造车,容易和社会脱节。
现在很多工作都要求应届生,或者有×年的工作经验。
如果打算放弃考研了,建议确定自己之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心态放平,第一份工作可以要求不那么高,先攒经验,学到东西之后再跳槽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公司。
当然,也可以选择考体制,比起考研一年只有一次的考试机会,公务员考试每年有省考和国考,大部分省份每年还有3次的事业单位考试。
比起考研,考公的试错机会会更多。
考研三战失败,究竟该何去何从,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遵循自己内心的想法做出决定,日后才不会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