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先看一组数据,了解一下培训学校全年收入分布情况。
春季班(3月-6月):占25%
暑假班(7月-8月):占50%
秋季班(9月-次年1月):25%左右
寒假班(2月):0-15%(东北内蒙地区15%)
从上述的占比,我们就可以知道暑假班对于大部分机构的重要性。
所以,各种关于暑假不能开课的传言,立刻牢牢抓住了众多老师的心。 可以预料,如果这个整改得以推行,多少机构将倒闭! 少了全年50%的流水,可是人工、场地等成本依旧需要支出,更别说没有暑假班之后对秋季班续班的影响……
实际上,孩子在暑假参加补习班,不是因为机构推动,而是出于家长实际需求。
一、孩子托管需求
孩子放暑假了,可是家长还要上班。在普遍双职工家庭,如果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孩子将处于无人看管的困境。 让孩子独自在家,安全问题是一个潜在隐患。
而更突出的是,孩子缺乏自制力,而一味沉浸于网络、游戏、电子设备上,长期以往,不利于身心健康。
所以,在暑假期间,孩子去参加培训班,不仅能够得到专人照顾,还能进行学习,和小伙伴老师进行交流玩耍,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正是因为这份需求,才让暑假班发展得如火如荼。
二、学业提升需求
学习,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成年人尚且难以自控,何况孩子呢? 当父母离家上班,想让孩子在暑假期间,能在家自主独立地完成作业,几乎可以说是白日做梦。
更何况,有不少家长为孩子设计的暑期学习计划不仅仅是完成作业,而是期望能够有超前的学习。
毕竟,高考的选拔机制决定了只有不到10%的考生能进985、211高校,但是大家都想考入一流高校,于是大家认为“超前学习”的学生更具竞争力。
之前,孩子普遍都去上补习课,家长们依旧不敢放松。如果以后孩子们明面上都不去补习课,就真的能减少补习吗?
不,只会让少部分付得起私教和一对一的家长选择私底下给孩子补课,毕竟“人无我有”才是真正的领先。
三、其他替代途径
那除了去培训机构,还能通过其他方式解决暑假期间学生托管学习问题吗? 自然是有的。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可以通过开放校园,或者经过社区小课堂,让假期中的学生能够参加学校或者社区服务课堂。 但是,这件是一件长期、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
想要在学校假期开放学校,需要经费投入和人员引导。 如何提高教师积极性、如何打造区别于平日的上课内容、如何减少孩子对放假返校的抵触心理等细节都需要去探索。
针对社区公益课程,尴尬的现状是,中小城市的社区日常服务尚且很难全面覆盖,就更难开展针对孩子的专项服务了。而且社区还缺乏专业对口的人员,如何给孩子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活动,一切都需要资金和人员支持。
那排除家长实际需求,禁止培训机构暑假开课,可能性大吗?
而实际上,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成立,一定程度上明确了教育行业整顿的主基调不会是一刀切的做法,而是通过政策来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
大概率是不会在暑假班全面禁止机构开班,毕竟一旦全面停课,和直接关停可以说是相差无几了。
结合过往教育部门发言来看“不允许校外教育机构再造一套教育评价体系”。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现有校外教育机构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到了必须要整顿的时候。
所以,个人建议,此时此刻,无论是企业主和从业者都不能有侥幸心理。
而对于已经在局内的人,政策落地之前也没必要焦虑。 因为焦虑也没有意义,一切都等政策清晰后,根据政策所述内容去做调整;而对于未入局者,今年建议观望到年底,目前入局不是明智的选择。
而从另外一方面去看,监管司的成立对于行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监管司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这个行业建立规范标准和进行督办的部门。于大部分中小机构企业主与从业者来讲,是好事。 这样的洗牌会利于行业规模重新打散分配。也能够让所有机构找到直接上司,而不是任何事情和证照的办理都陷入踢皮球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