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一时,高考被誉为独木桥,升学率不高,录取率不高,让高考被评为“一考定终身”的人生高点。随着教育体系深化改革,不少地方出现中考“分水岭”,即因高中学位同九年义务教育匹配率不等,导致中考毕业生“一半读高中”和“一半读职校”两种泾渭分明的状态。由此,在社会上出现了一种类似曾经高考的声音,“中考定终身”论,甚至被不少家长和网友所接纳,奉为圭臬。
其实,不管是“高考定终身”,抑或“中考定终身”,或者诸如考研、考博、公考等等考试,都不过是人生阶段的一个介质和进程,简单说就是人生的一场考试而已。当然,能够赢得一场考试、一场场考试,早晚都会让人生在量变积累中引发质变。但是,人生的归属和价值,终究不是一场考试可以决定与“盖帽”的。要知道,一场考试不过是对人的某项能力、专业特种的评价,而不能够决定人生的长度和深度。毕竟人生是一场长跑赛,谁能够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走下去才是真正的英雄。
当然,不排除接受更高的教育,人生的可能性会更多,但是可能性并不等同于唯一性。拿中考本身来说,往往参加中考的不过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谁能敢下个定论,中考会对他们整个充满活力和无限可能的人生形成决定性的影响。所以说,与其爆出所谓“中考定终身”之云云,倒不如直接揭示公众在中考身上滋生了新一轮类似高考一样的焦虑。正如不少人担忧那样,孩子考不上重点高中,就有可能面临着读职校、打工人的命运。
所以说,“中考定终身”论调,一方面是教育焦虑的情绪这是,另一方面还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传统理念的影响。在创新的新时代,每一个人都有更好的机遇,处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以最为庸俗的方式来解读,谁能肯定读完大学就能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赚的多呢?何况,在大国制造、大国智造的创新时代,学好专业技术同样会有一条宽阔而前景的道途。
真正意义的成功,不是学识多高、能力多强、地位多高、权势多重,更不是物质财富和拥有资源的优劣。崇高的品质、高尚的操守、纯洁的作风、向上的斗志、进取的胸怀,才是人生迎战无数考场的法宝。换而言之,哪怕学识广、学历高、能赚钱、有权力,丢却了精神财富这个真正的瑰宝,恐怕还是会在人生漫漫跑道上不断碰壁。
社会多元,对人生成功的定义理应也是多元的。比如,当一名快递小哥,每天坚守岗位、按点到达、热情服务;又如,做一名环卫工人,不管风雨清扫马路、清洁城市、方便大众;还如,建筑工人等无数打工人,为生活和世界更美好默默付出、勤勉奉献、砥砺耕耘,他们身上的光和热同样是社会机器平稳运行、社会和谐安定的重要力量。因此,“中考定终身”无非是强加在现代文明社会身上的一个人为的思想禁锢枷锁,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命题。因为,品质、操守、热爱、健康,才是定终身的内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