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它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44年。通过高考,无数的学子有机会能够上大学,能够学习到自己喜欢的专业,完成人生蜕变的梦想,但也有的人却因为各种情况失利而倒在了这座独木桥上。因此,有一部分的考生为了能够吸引阅卷人的注意,而故意剑走偏锋,选择极其特殊的方式答题。有晦涩难懂的浙江2020年高考的作文《生活在树上》,也有2001年获得江苏满分作文的使用通俗文言写出的广受好评的《赤兔之死》,还有2009年轰动一时的“甲骨文考生”黄蛉。
我在这里想重点说一下“甲骨文考生”黄蛉,当年他便是因为用甲骨文写作文而“走红”全国,最后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破格录取的。他正式就读,并参加了该校的开学典礼。凭借甲骨文,他在两年内实现了从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得以在四川大学接受一对一的教学。黄蛉就读的专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
当年虽然他的文字很新奇但是他的文章因为跑题仅得6分
这则消息随即引起了四川媒体的高度关注。6月21日,部分语文阅卷老师处证实: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发现里面有甲骨文、金文,还有小篆,因为偏题,得分偏低。成都中心城区一位阅卷老师表示,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都看了,通过翻译后,他们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最终,专家们给出的分数并不高,“大概就只有几分”。对此,语文阅卷组组长李诚拒绝接受表示。但对这篇作文得分不高的事并没有否认。“高考作文有一套严格的规定。标准定了,就不允许争议和修改。”这篇文章仅得6分。网友们把这篇作文称为今年的“最牛高考作文”,写作者被大家封了一个很有90后特色的名字——“古文字达人”。
他为什么要做出这个选择呢?
是因为他怕不出彩而冒险选择。有记者找到了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的黄蛉和他的语文老师蒲体超,并取得了黄蛉高考后摹写的古文字作文。事实上,这是小黄第二次参加高考了。去年高考,他没上一本线,最终选择了留在原校复读。蒲体超是从小黄复读时才开始认识他的。但两人“很快就要好起来”,因为他们有共同的爱好——古文字。
蒲老师表示,黄蛉用古文字写作文并非为了搞怪,而是兴趣所致,一时灵感。他的意愿一直是想考一所上海的大学,最喜欢复旦大学。复旦大学有个叫刘钊的教授,之前破格录取了一名三轮车夫当研究生,只因为三轮车夫在研究甲骨文。黄蛉说,他是怕作文不出彩,所以才选了一个冒险的做法。已经被认知的甲骨文有1000多字,他大概会写七八百个字。这次高考前一周,学校发了考生须知,没有规定不能用古文字写作文。小黄当时就想:可以用古文字写作文。结果,考试中他用了超过一个半小时,才写完作文。可惜最后没能如他所愿被复旦破格录取。
从2009年开始,在川大和川大锦城学院的联合培养下,川大为黄蛉量身定制了一套学习方案。而原本已退休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何崝也被返聘回川大,专门负责黄蛉的培养问题。但是到了11月4日,何崝教授,已向川大提交了辞呈。教授认为他这个学生有些浮夸,靠不住。
12年已经过去了,他现在怎么样了呢?
黄蛉毕业之后考了几次研究生都没考上,他父母就让他出去打工了。跳槽了好几次,而且每个工作都干不长。现在已经“泯然众人矣”了。
作者的话
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个人都有机会跨过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但是努力总是没有错的,如果在高考中失利了也不要灰心,高考不能决定一切,放平心态,以后的路还长。相信越努力越幸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