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中国家长一路陪读到美国, 原以为是保驾护航, 其实是错误选择

陪读已经不是一种新鲜的事情了,伴随着孩子的升学考试,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陪伴孩子在这一年更好的学习,国内如此,国外亦不例外,随着留学低龄化,越来越多的家长在把孩子送到美国的同时,自己选择来做陪读家长,更好的的照顾孩子的生活。这部分家庭一般有着优渥的条件,父母即便辞职去陪读,也不会有所影响,因为对于这种类型的陪读家长的群体,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固然陪读是一件好事情,因为父母可以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孩子只需要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即可,这样安稳的学习状态也会让孩子得到好的成绩,往往在陪读过程中,父母也会充当心理调节的作用,在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时候能够鼓励孩子,因而近几年的陪读热潮也是愈演愈烈,这种热潮也受到了很多社会的赞同和支持。

但是同时,家长陪读,也逐渐衍生出很多问题:学生来到美国,首要任务是学习语言,融入美国文化,但是陪同家长的存在,让学生变成”住在中国家,吃着中国菜,上着美国学“。这样的局面也让很多孩子陷入了被动,家长对于文化的不了解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理念不自觉的秉持,都使得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历更严重的文化冲撞。学生也更加难融入美国文化,长时间在父母身边而不去融入社交,家长很难在家庭里营造美式氛围,也很难解答学生有关文化的问题和困惑,造成孩子自闭现象越来越严重。

对于家长来说,独自来到美国生活,语言文化上的障碍,使得家长也有严重的文化问题,这部分家长首先自己就陷入了被动的局面。首先是孤独感,没有了国内的亲戚朋友,家长来到美国,只有孩子,举目无亲,又不像孩子可以在学校里交朋友,能遇上一个语言相通年纪相仿的中国人,有时候都很难。因而家长也更多依赖孩子,这样互相的依赖并不适合在海外陪读,更适合国内的陪读。

语言的不通使得很多情况下,家长不能照顾孩子,反而需要孩子照顾。典型的例子是,美国开网络或者水电服务都需要打电话去联系经销商,甚至很多维修都需要和当地维修工人交涉,这个事情往往难倒很多家长,只能依靠孩子,孩子刚来语言也不好,讲几次都讲不清楚,只能没辙。中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只有来到美国才会有更深刻的感触。很多家长来到美国都非常不适应,非常没有归属感,产生了极大的思乡情绪和心理上的无依无靠。

在这种种的语言,文化,生活等障碍之下,家长和学生也慢慢开始产生矛盾。孩子已经在学校的熏陶下,慢慢西式,家长仍然是传统的中国家长,其中自然会有很多矛盾。再加上,家长由于一个人来到美国,把孩子视为一切,经常会对孩子有更多的期待和要求,情绪有时候也会更加激动,再碰上青春期的孩子,自然是水火不容,矛盾不断。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教育资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