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的推文,提到了“双减”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我们不是与培训机构过不去,也不是完全反对孩子课外兴趣的培养,而是反对那种以应试为目的的培训辅导。比如学而思,是我一直反对的。他们自己编写教材,让孩子提前一年学习本应学校教授的课程,实在是坏了良心。当然,培训机构现在只是浮在表面的脓疮,把它们摁住摁死是非常之举,但不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治本之策。只要中考、高考的应试教育存在,就会永远保持强大的内在需求,无非从办班培训向一对一辅导、家教等形式变相升级。如果出现这种结果,不仅是“双减”政策的失败,更会大大加重学生与家长的负担。
(2)遏制校外培训的野蛮生长只是第一步,还需要跟进出台大量除旧开新的改革举措。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说要从根本上解决考试社会的内卷,必须尽快对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普及高中,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因为,现在只有一半的孩子初中毕业后能够进入高中学习,其他人则被强制分流到职业技术院校。初中文化水平,是不可能成为高级蓝领的。姚院长提出,减负的关键是对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推行十年制义务教育,初中高中合并为一贯制中学,并严格规定不能择校,而且不能再有超级中学。像人大附中、101中学、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等类似的超级中学,通过掐尖把好学生掳走,追求超高的升学率,实际产生的效果很坏。所谓10年义务教育,就是7岁开始上学,小学五年,实行中学一贯制,初高中合并成五年,上中学随机分配学校,从根本上杜绝择校。在此基础上,普及大学教育,让大多数孩子能上大学,不上大学的进入专科学校学习技术,然后进入社会就业。总的就是,释放人的天性潜能,减轻分数压力,创造均等机会,避免无谓碾压,让人才各得其所。
(3)好的教育,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资源保障。均衡义务教育资源,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也至关重要。经济学家任泽平对中美之间的教育作了对比:
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仅占GDP的4%,远低于美国的5%;
中国只有9所大学进入世界前100位排名,美国是37所;
来华留学生人数仅为美国的五分之一。
看到这些数字,相信很多人都会沉默不语。
大国博弈,不仅体现在军事、科技上,更体现在未来的人才与教育上。今天舍不得在教育上花钱,明天就难以获得相应回报。今年奥运会上,加拿大华裔选手麦克尼尔,获得100米蝶泳冠军。2018年多哈体操世锦赛,美国队女子体操队获得团体冠军,表现抢眼的小将霍尔德也是华裔。让人感到脸红的是,她们俩曾经都是中国的弃婴。
从弃婴到世界冠军,是什么样一种力量在改变她们的命运?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她们身上的天赋又能否被挖掘出来?
教育均衡问题,直接影响教育公平。同一片蓝天下,同样的义务教育,为什么有的学校好到天上去,有的学校却啥也得不到?机会平等、资源均衡,无论大城市还是偏远乡村,每个孩子受教育权的内涵都应该而且必须大体相当。这是国家责任,也是国家义务。毫无疑问,我们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中国教育,从来都是一场知易行难的苦旅。多少人想改变现状,最终都无功而返。改革之难,难在撼动既得利益,难在没人敢承担风险挫折。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国家的未来,再难也得推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