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语文教育强调“教化”的功能,而要想完成“教化”,就离不开文以载道的语文教育思想。所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意义深远。下面,笔者探讨了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旨在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学习能力与运用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语言文字的学习是不可能单独进行的,其离不开学生对文章的学习,也少不了文学和思想的渗透。语文教育不仅仅具有工具性,其人文性同样不容忽视。如母语教育涉及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重视语文教学的立人作用。
在人的生存发展中,语文教育意义非常重大。一方面,人类文明史起源于语言文字的诞生,会说话成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随后,人类在此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自身,继而才有了文化。
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对个人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语文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这表明语文教育的立人作用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而品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不仅是对语文教学的完善和充实,还为品德教育提供了便利的途径。
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将品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虽然这一举措的重要意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但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实施起来并不容易。一方面,班主任个人的专业素养有限,大部分班主任可以传授基本的语文知识,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语文教育因独有的情感价值观的内容属性,成为施行德育的重要平台。但单纯的品德教育实施起来有些难度,且效果十分有限。班主任是小学校园生活中与学生联系最紧密的师长,所以必须承担起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这一重要任务。
班主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的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之中渗透品德教育,并在语言文字的教学中重视品德教育。不仅如此,语言文字的教学不可能脱离文章,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很优质,思想性很强,可以作为品德教育的素材。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班主任应在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和理解课文字、词、句、段,品味文章的思想感情,让他们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
其次,培养朗读习惯是渗透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抑扬顿挫的语调中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体验作者的情感,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最后,班主任本人的形象和品质对渗透品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身教的作用远远胜于言传。
小学生的模仿意识和模仿能力很强,所以他们的品德、行为的养成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朝夕相处的班主任的影响。因此,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也是思想渗透的重要方式。
结语
为了更好地将品德教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需要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需要从自己做起,需要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做起。